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舱外航天服相关资料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盾牌座
高级会员
420
主题
-1
回帖
985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积分
985
私信
航天
464
0
2017-12-8 11:14:05
在舱外活动(EVA)早期,如苏联“上升-2”号、美国“双子星座”号和“阿波罗”号软式航天服,其中的压力服主体部件,既用于舱内使用,也用于舱外使用。当航天服与舱内生命保障系统联合使用时,在舱内应急时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为舱内航天服;当航天服配置真空屏蔽隔热服,与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联合使用时,作为舱外航天服(EMU),用于舱外活动。这种多用途方式的航天服,在作为舱外活动使用时,可靠性下降;而作为舱内航天服使用时,又增加了不必要的复杂性。为此,美国从航天飞机开始,苏联从“礼炮”号航天计划开始,改变了这种设计思想,将航天服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两类。舱外航天服结构更复杂,除了具有舱内航天服的功能结构外,还具有隔热和防微流星/碎片冲击等功能。另外,航天服内尚增加有液冷服,用于排出身体代谢产热,保证体热平衡;除此以外,还配置出舱面窗组件(滤光器),具有防紫外线功能。 目前,俄罗斯使用的“KB-2”舱内航天服和美国使用的航天飞机发射/再入服仍采用传统的软式服装结构,而舱外航天服则采用高可靠性、可重复使用的半硬式服装结构,即硬质的上躯干和软质的裤腿与袖子。美国于1980年和1988年先后研制出高压、半硬式(AX-5型)和全硬式(Mark III型)舱外压力服样品。AX-5型压力服是由铝合金和不锈钢制成。Mark III型压力服硬体部分采用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软体部分采用聚氨酯涂层的纺织材料制成。工作压力为57.2kPa,在出舱前不需要吸氧排氮。服装使用简单、可靠,工作寿命长。但由于这种服装结构尺寸、容积和质量较大,穿着工作时需要施加的力大,易导致航天员快速疲劳,目前尚未用于航天飞行使用。 美国在“阿波罗”计划以后,重点发展舱外航天服。“双子星座”号舱外航天服采用脐带式生保系统,由舱内通过脐带(长约8m~18m)向舱外航天服供氧和控制各种环境参数。从“阿波罗”开始,舱外航天服采用了便携式(背包式)生保系统。航天飞机舱外航天服由量体裁衣改为组合式,由10个不同尺码标准的部件组成,每个部件有5个尺寸供选用,连接部用锁栓固定,便于更换和维修。活动关节采用气密轴承和铝制卡环。随着舱外活动的次数增多、时间和距离的延长,发展了载人机动装置,运载航天员离开航天器,可在太空巡游。 苏联发展EMU的步伐和美国相似。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了半硬式舱外航天服(ORLAN-D)1977年12月在“礼炮6”号上进行舱外活动试验,主要检验进、出舱的能力以及在舱外操作和修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经多次改进,形成了“和平”号用的舱外航天服(ORLAN-DMA,M),可在舱外连续工作6~7小时。 美国和俄罗斯到目前为止,在载人舱外活动中使用的各种舱外航天服及其结构特点如表1~4所示。
图1 Berkut航天服
图2 Yastreb航天服
图3 ORLAN-M航天服
图4 “奥兰-M”航天服概观
1-硬上躯干;2-压力调节器;3-液冷服;4-内衣;5-主泵和备用泵;6-无线电台;7-电池;8-主氧瓶;9-遥测装置;10-水气分离器;11-监控装置;12-热交换器;13-过滤器;14-供水箱;15-二氧化碳清除盒;16-主风扇和备用风扇;17-背包;18-备用氧气瓶;19-光学面窗;20-附加面窗;21-照明灯;22-“软”手臂;23-生命保障系统(LSS)控制台;24-SS连接点;25-带有电池、无线电和遥测装置的可拆卸部件;26-应急氧气管接头;27-靴子;28-下“软”躯干;29-电缆接头;30-安全系绳;31-气液交合接头;32-电控制台;33-压力表;34-通讯头载。
图“双子星座”航天服
图 “阿波罗”A7LB航天服
图 航天飞机EMU
目前,俄罗斯和美国正在使用的“国际空间站”ORLAN-M和国际空间站EMU是现代最先进的航天服设备,性能满足航天员舱外活动使用要求。这两种航天服有如下异同点: 1. ORLAN-M和航天飞机EMU的相同点 1) 具有相像的外观结构 这两种舱外航天服都用于完成相似的舱外活动的任务能力,从外观结构上讲,它们很相像,都具有如下的相同结构: 具有与人相似的外形,都有硬质上躯干和软质四肢组成,都有灵巧的手套和带有可调的
太阳
滤光器的透明头盔; 使用固定在背后的生保系统和固定在胸部的气液操纵和电控制、显示组件; 在气闸舱内进行舱外活动前准备工作中,使用柔性脐带与各自母飞行器的舱载生保系统相连接。 2) 生命保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基本相似 这两种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基本相似,具备7小时以上的独立工作能力,均采用非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例如: 采用水升华器作为冷源; 使用高压氧瓶储氧方式; 利用LiOH和活性炭进行气体净化; 使用蓄电池作为自主电源。 2. ORLAN和航天飞机EMU的主要差别 ORLAN-M和航天飞机EMU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1) 压力制度不同 美航天飞机EMU正常工作压力(绝对压力)是29.7kPa,ORLAN-M正常工作压力(绝对压力)为39.2kPa。 2) 穿脱口位置与结构不同 美航天飞机EMU采用腰部迸入穿/脱形式,通过腰部迸入服装、密封穿/脱空间小,有利于减小过渡舱容积。ORLAN-M采用后背部进人方式,比腰部迸入方式速度快,可无需他人协助,但需要有较大直径的过渡舱才能满足航天员穿脱要求。 3) 生命保障系统的安装形式不同 美航天飞机EMU的所有生保系统,系统部位于航天服的外表面,暴露在真空中,是一个可拆卸的相对独立的装置,当生保系统发生气体泄漏时,不会引起航天服压力超调。ORLAN-M的部分生保系统安装于航天服内的纯氧环境中,在结构上与航天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在轨更换易拆卸部件的优点,但需要考虑特殊的防火安全设计问题。 4) 使用设计准则不同 美航天飞机EMU的设计是按“地基”使用原则进行设计, ORLAN-M是按“轨道基”使用原则进行设计。 按“轨道基”使用原则设计的舱外服,一套可适应多名航天员穿用,具有在轨调节服装尺寸、在轨重复使用、在轨维修与保养、在轨补给消耗品等特点。 按“地基”使用原则设计的EMU,EMU是按预定任务随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并随机组人员返回,每套EMU与穿着者的适体性适配主要在地面进行调节,EMU的维修保养和消耗品补给均在地面进行。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