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人类为何至今仍未抵达木星?资金很重要 辐射环境恶劣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仙女座
限制会员
385
主题
-1
回帖
-1065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0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65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0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65 积分
积分
-1065
私信
木星
503
0
2018-4-11 08:30:14
北京时间4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50年前的4月2日,一台名叫HAL的智能电脑在一艘去往
木星
的载人飞船上掀起了一场大破坏。这是作家亚瑟·克拉克创作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中的情节。同名电影更成了航天时代早期的开山之作。
《2001太空漫游》上映时,美国正在加班加点、努力将人类送上月球。仅仅一年之后的1969年7月20日,美国便达成了这一成就。但木星仍只是望远镜中的远景。直到1973年,人类才开展首次飞往木星的航天任务,先驱者10号探测器成功飞越木星。当然,此次任务并无人类参与。
在此之后,又有几枚探测器先后飞越木星,其中有两枚在木星轨道周围停留了较长时间。首先是NASA的伽利略任务,探测器在1995年至2003年间围绕木星旋转。如今,探索木星的任务由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负责,该探测器于2016年抵达木星轨道。
但是人类呢?人类为何至今仍未抵达木星?
首先是航天任务资金和优先级排序的问题:目前NASA的重点在于国际空间站,同时还忙着开展人类重返月球任务和
火星
载人任务。除此之外,还有人类健康这一重大问题:木星的辐射环境极不利于人类生存。朱诺号在重重保护之下还能侥幸存活,但即使这样也难保长久。
NASA目前的辐射指导方针规定,宇航员累积受到的辐射剂量只能使其一生中罹患癌症的概率增加3%。而此前由NASA好奇号探测器提供的测量数据表明,为时860天的火星任务(包括180天去程,500天火星停留时间,以及180天返程)将使宇航员总共接收1.01西弗的辐射,可能使患癌几率增加5%。
但木星的辐射环境可能比火星更为糟糕。2016年的一项研究指出,要想最大程度地避免辐射,宇航员也许需要在木卫二的冰层中工作,这样每年接收的辐射剂量可能只有0.3西弗。(前文火星任务的年辐射剂量可能为0.43西弗。)但无论是在木卫二表面,还是在木星辐射极强的辐射带中,环境都要严苛得多。
人类受到高剂量辐射时,会出现呕吐、眩晕、脱发等急性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死亡。但若为避免辐射、为宇宙飞船加装保护层,又会大大增加飞船重量,提高飞船发射难度。要打造合适的飞船防护层,也许还需运用更先进的技术。
朱诺号首席科学家、美国西南研究所的斯科特·博尔顿(Scott Bolton)指出,科学家从上世纪60年代末或70年代开始研究木星辐射带的危险性。“1968年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木星周围存在辐射和磁场,但没人想到那里的环境如此严苛。”
甚至到了上世纪80年代,工程师在设计伽利略号探测器时,仍低估了木星的辐射环境强度。
“那里的环境非常严酷,”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高级行星大气科学家艾米·西蒙(Amy Simon)表示,“我们在开展伽利略号任务时发现,每当探测器靠近木卫二或木星,探测器都会运作不灵。它还没有对那里的环境做好准备。这也改变了我们设计宇宙飞船和电子元件的理念。”
辐射只是宇航员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一。他们还要带上足够的水、想好怎么处理废物、应对与
地球
通讯时的延迟问题等等。有些技术也许能起到一定帮助,例如,将尿液处理成饮用水的技术目前正在国际空间站上接受测试。对通信延迟解决方案的测试或许也将于不久后开展。此前在NASA极端环境任务行动中,宇航员们已经在水下尝试了一些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
图为《2001太空漫游》中宇宙飞船“发现号”的概念图。
“非常出色,极具想象力”
博尔顿从孩提时期就是克拉克的粉丝,他还记得自己观看《2001太空漫游》的经历。在成为太空物理学家之前,博尔顿高中时曾是一名狂热的科幻小说爱好者,也是一个科幻小说读书俱乐部的成员。”克拉克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用语精当,非常出色,极具想象力。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对物理学的思考,我为此深深着迷。“博尔顿回忆道。
克拉克在2008年以90岁的高龄逝世。博尔顿曾在太空活动和NASA活动中与他数次会面。博尔顿最念念不忘的一次见面之一,是克拉克在2001年真正到来时、为他在《2001太空漫游》小说上签字,并且签上了2001这个年份。
博尔顿将此次会面称为“一次有趣的巧合”,因为当时没人能预见到,博尔顿日后将成为一次木星探索项目的带头人。而克拉克签名的书中描写的恰恰是一次木星任务。但博尔顿记得自己向克拉克表达了深深的崇敬之情。“我对他说,他影响了我的一生。”
西蒙也记得自己童年观看这部电影的经历,只不过当时该电影已经上映几年了。“当时我一点都没看懂。”她说道。但由于这部电影复杂的情节十分引人入胜,她之后又看了好几次,也读了同名小说。
不断改变的认知
木星环境十分复杂,直至今日,太空科学家仍在努力研究它的真相。西蒙每年一次,通过哈勃望远镜“外行星大气遗产计划”(OPAL)观察这颗行星。该计划每年都会收集对
太阳
系外层行星的观测结果。(不过对
土星
的观测今年刚刚开始,因为负责土星观测的卡西尼号任务去年方告结束。)
“就我们对木星系统的了解而言,该系统十分多变。”西蒙指出。1992至1994年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大气相撞后的变化便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这让我们意识到,太阳系仍在不断变化之中,绝不是一个已经尘埃落定、一成不变的系统。”
西蒙指出,对木星的进一步观测显示,该行星的大气也发生了变化。著名的风暴“大红斑”正在缩小,颜色也在改变,也许不久之后便会彻底消失。云层会移动,木星的带状斑纹也因此不断变幻。西蒙补充道,科学家仍在努力研究木星的天气,但由于OPAL计划每年只观测木星一次,这一点便很难实现。西蒙打了个比方:因为木星的公转周期为12个地球年,这就像每月观察一次地球、然后以该数据为基础进行天气预报一样。
博尔顿表示,朱诺号探测器观察木星的时间虽短,却也有许多惊喜的发现。比如,木星大气的深度似乎极深。科学家还对木星极光和极地气旋有了更多了解。木星的内部结构似乎也和科学家之前的猜想有所不同。
“我们原以为木星可能有一个很小的岩质内核,或者根本没有内核。”博尔顿解释道,“但如今我们发现,它的内核非常大,并且部分内核可能并不是固体。”
2020年之后还将开展其它木星探索任务。这些任务将以另一条线为重点:木星被冰雪覆盖的卫星们。一直到1979年旅行者1号和2号飞越木星时,研究人员才意识到木卫二的冰层下方可能存在海洋。如今,科学家认为木卫三和木卫四可能也拥有海洋。近几年,哈勃望远镜甚至在木卫二上发现了一些可能由水形成的喷流。
欧空局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预计将于2022年发射,并于2029年抵达木卫三、木卫四和木卫二。与此同时,NASA也在加紧开展“木卫二快艇任务”(Europa Clipper),预计发射时间为2020至2030年间。(叶子)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地球
海王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