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SpaceX
SpaceX首次执行保密间谍卫星发射,回收过程精彩纷呈(全程高清视频)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RobertFep
限制会员
263
主题
-3
回帖
-19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积分
-19
私信
国外航天
446
0
2017-5-29 12:09:50
SpaceX的首次“黑活”,也就是首次为“臭名昭著”的美国国家侦察局(英文简称NRO)执行保密发射,这次编号为NROL-76的发射在北京时间今日晚7:15分发射升空,虽然因为保密原因没有了二级的直播画面。
但
意外的是,整个一级回收过程的直播效果却相当惊艳,大量前所未见的画面首次曝光,光学跟踪信号基本没断过,清晰地拍摄到了一二级分离、一级掉头、三次反推以及最终着陆的画面
;同时还是由于无需直播二级画面,回收直播中出现了一级火箭准确的高度、速度和点火时序,为详细分析猎鹰9的陆上回收流程提供了绝佳的资料。不废话,上视频!
直接看发射请从视频第11分钟开始观看(点火前一分钟)
一二级分离从视频第14分钟开始看(一级发动机关机前)
发射瞬间
这次原定于4月30日的NROL-76任务根据SpaceX的“光荣传统”毫不意外的在距起飞不到1分钟时被叫停,是由于火箭一级一个TOTO传感器(Temperature Oxygen Tank Outlet)出现超量程问题被迫终止,据SpaceX称其实该传感器已设计有备份,并不影响发射,
但保险起见还是推迟了一天发射以进行进一步检查
。由此可见,虽然NRO的任务早在2013年就已交办,而且按照惯例猜测载荷重要性应该并不高,但是SpaceX在经过两次发射失败后已经愈加谨慎。
本次发射也是SpaceX首次为美国情报机构执行发射任务(NRO属于美国16个情报机构之一)。近些年NRO的绝大部分载荷都由著名的老牌发射承包商ULA(联合发射联盟)事实性垄断。除此之外,在2015年获得空军的发射资质认证后,SpaceX与ULA已经在诸多发射合同方面形成正面竞争,尤其是在SpaceX拿下两个美军GPS-3卫星的发射合同之后,两家的竞争态势已经是剑拔弩张。虽然空军的合同拿了不少,但是按照发射顺序,
还是NRO的发射最先使得SpaceX事实性的威胁到了ULA的垄断地位
。在此次任务顺利完成之后,SpaceX就具备了
基本的
NRO载荷的发射和整备条件,也就意味着未来NRO的后续合同竞标中,两家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当然说起NRO,最出名的就要数旗下的“锁眼”系列间谍卫星了,有关它的传闻可谓五花八门,有兴趣了解的可以参看文末的往期文章链接
USAF(美国空军)和NRO由于载荷特殊性,对发射承包商均有特殊要求,本次发射中的猎鹰9火箭就
为了适应NRO对载荷、保密和性能的要求,对猎鹰9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改装,例如火箭二级的大量摄像头被取消
。而NRO旗下的发射任务具体内容均为保密,仅有NROL的公开编号,而要求上自然也比一般商业客户“苛刻”一些,所以发射准备上自然也耗时更长。两周一发的发射频率就此被拉长到了一个月。
由于NRO的要求,SpaceX的整个四月都没有执行发射
NRO几乎所有任务都高度保密,
发射直播全都是适时掐断,载荷重量、作用、轨道等细节一概欠奉,只能根据公开信息进行推测
。从发布的航行通告判断,此次发射是射向倾角约50度的一条轨道,采用非共面发射窗口,
从SpaceX直播过程中可以确认,此次发射为一次LEO(低地轨道任务)
。NRO少有采用这种轨道,有猜测表明这很可能是一个新型有效载荷,或是一个一次性的实验有效载荷,或许类似于2006年12月发射的NROL-21(USA 193)。NROL-21入轨后不久即出现严重问题,2007年8月宣布完全报废,2008年2月在即将离轨再入前被美军采用“标准”3导弹摧毁。美方称此举是为了防止星上满载有毒燃料的贮箱落地后带来安全隐患。从第二级离轨时间后推来判断,这次发射还有可能搭载了其它次级有效载荷。当然如果后续有更多信息,我们将持续追踪。
陆上回收依旧稳稳的
这是太空探索公司第4次成功的陆上回收(
都在卡角的LZ-1着陆场
),依旧相当顺利,该公司还已成功地在海上浮动平台上进行了6次一级着陆回收,可见SpaceX的VTVL回收已经渐入佳境。同在海上浮动平台上实施着陆回收相比,运力损失较少,目前所有实施陆上回收的均为LEO任务(
CRS-9、CRS-10、OG-2和本次任务
),
不过GTO任务搭配海上回收还会是未来主流。
虽然因为保密原因没有了二级的直播画面。但意外的是,整个一级回收过程的直播效果却相当惊艳,清晰地拍摄到了一二级分离、一级掉头的过程。
最终着陆过程也是相当清晰,三次反推Burn过程目视清晰可见
由于光学遥感信号的稳定追踪,这个视角可是首次出现
除此之外,由于3月末SpaceX公司成功完成了首次火箭的复用发射,公司正逐步筹划未来逐步普及复用火箭,并表示在未来(较远的未来)有意彻底取消一次性发射任务,所有猎鹰9发射都将包络在可回收运力范围内(目前
地球
同步转移轨道载荷发射的海上回收运力极限是5.5吨左右),而超出该范围的载荷将采用运力更强的重型猎鹰火箭执飞,而重型猎鹰火箭也将进行回收和复用。也就是说,未来复用火箭发射在公司业务中的占比将越来越高。
有趣的是,“财大气粗”的美国空军之前曾表示无意采用复用火箭发射军用载荷;但在首次复用发射(SES-10)成功后不久就改口表示有意在未来考虑订购更具“性价比”的复用火箭
,看来“省钱”是所有客户一致的追求。复用火箭虽然看似前途光明,但已有的试验已经暴露出了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因此回收和复用流程免不了持续改进,未来的复用之路更是道阻且长。
而向来“不差钱”的NRO究竟会如何对待SpaceX的复用火箭,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