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选中
篇:
置顶
|
去月球挖土有多难?从50年前的苏联月球采样活动说起......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匿名
主题
0
回帖
积分
, 积分 ,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积分
主页
匿名
发表于 2020-12-16 15:24:59
来源:科技导报
撰文:李成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登月之旅。
在此次任务中,嫦娥五号将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的无人月球探测规划的最后一步——采集约2kg月球岩石、土壤样本并返回
地球
。
而人类上一次在月球取样,则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44年前苏联的发射月球24号,是最后一个送回月球表面样本的探测器。
这场起源于美苏争霸的“太空竞赛”中,苏联的月球采样技术有何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苏联和美国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太空竞赛”,竞赛的内容涉及航天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发射人造卫星、发射月球及行星探测器以及开展载人航天活动。
“太空竞赛”客观上推动了航天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其中,探月是两国竞赛的一个重要领域。
20世纪50年代末期
月球探测尝试阶段
最早尝试月球探测的是美国空军
1958年8月到12日,美国共发射了四个先驱者号探测器。
第一个探测器在发射到16千米高时,运载火箭发生爆炸,探测器也粉身碎骨。尝试遭到彻底失败。
后来发射的另外3个探测器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例如10月11日发射的先驱者2号,已经达到距地球近11万4千公里的高度。
先驱者2号月球探测器
但由于运载火箭的能力不足,未能将探测器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因此最终这几个探测器都落回了地面。
苏联的月球探测尝试比美国成功得多
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取得了很大成功。它到达了离月球只有5000千米的地方。
这个直径1米的球形探测器测量了月球和地球的磁场、宇宙线的强度、
太阳
辐射、以及星际分子等数据。
9月26日,月球1号探测器进入日心轨道,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
月球1号探测器
9月26日,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它是第一个击中月球的人造物体,在撞到月面之前,向地球发回了有关月球磁场和辐射带的重要资料。
1959年10月4日发射的月球3号探测器则第一次观察到月球神秘的背面,并拍摄到月球背面约70%的面积。
月球3号探测器
虽然由于探测器的性能不理想而使得到的资料质量不高,但它毕竟第一次看到了月球的背面,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再一次大大提高了苏联航天技术的声望。
月球3号拍摄的月球背面照片
美国开始时运气一直不佳
1959年至1960年间,美国相继发射了4个先进的先驱者号探测器。
它们装有太阳能作动力的桨轮,配备了肼燃料小型火箭发动机,用以制动以便进入月球轨道。这些探测器采用推力更大的宇宙神/阿贝尔运载火箭。
但这种火箭表现欠佳,不是在试验车时发生爆炸,就是在发射过程中出现各种故障,把这几个造价昂贵的月球探测器全给报销了。
20世纪60年代初期
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
20世纪60年代初,苏美太空竞赛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
1961年到1962年,美国发射了5颗新的徘徊者号探测器
这种探测器是美国进行空间探测器标准性设计的初步尝试。
5颗徘徊者号探测器只有徘徊者4号击中月球,没有发回任何有用的数据。其它的都因火箭问题而失败。有一次是速度过大而错过了进入月球的机会。
经过大量的改进,并进一步提高可靠性之后,1964年1月30日发射的徘徊者6号在开始阶段取得了很大成功。
它成功地击中月球并且在落月前一直工作正常,但后来没有发回一张图片。
事后分析表明,由于在发射过程中,它曾受到电弧的影响,损坏了电视摄像装置,所以它虽然落在了月球上,却不能对月球表面进行拍摄。
美国发射的徘徊者系列探测器中,徘徊者7号表现出色。它于1964年7月28日发射。
这个探测器几乎进行了重新设计,每个零部件都进行了改进和可靠性审查。
它不但成功地到达了月球表面,而且在击中月球之前,发回了4300张精细清晰的月面电视照片,它在离月面1600米处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的分辨率高达0.4米。
徘徊者7号及拍摄的月面照片
尔后,美国又发射了徘徊者8号和9号探测器,也取得了高度成功,拍摄的照片为登月选择预定点作出了出色贡献。
在月面上软着陆也是苏美竞赛的重要内容
从1963年开始,苏联尝试发射了10个探测器,都没有获得成功。
1966年1月31日,苏联发射的月球9号终于首次在月面上实现软着陆。
月球9号探测器
它的着陆方式很独特:在火箭充分降低飞行速度后,月球9号开始登陆。当撞杆触地时,仪器舱即分离开。为了保证它呈预定的姿态,以便摄像机等正常工作,它的底部很重,在滚动的过程中,这个仪器舱类似于一个不倒翁,可以使之呈直立姿态。
月球9号着陆器
在4天的工作寿命期间,月球9号探测器发回大量关于月球的资料,包括着陆周围的全景图。
月球9号拍摄的月面照片
1966年3月31日发射的月球10号成为第一个人造月球卫星。它重1600千克,运行在350×1017公里的轨道上,对月球及周围环境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科学资料。
这两个探测器为苏联的再一次领先立下了功劳。
20世纪60年代后期
开始研制自动月球采样飞行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宇航局最主要的任务的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
苏联也曾经实施过登月计划,但由于登月火箭N-1研制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难以赶上美国的步伐。因此,苏联计划研制自动月球采样飞行器,希望赶在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前自动取回月球样品。
为此,苏联在月球系列探测器中,研制了第三代月球探测器。由于探测器质量较大,因此采用大型运载火箭质子-K号发射。
质子-K运载火箭
苏联发射卫星等航天器都有一个命名规则:航天发射成功后才有一个正式命名。
我们看到月球探测器1号、2号、3号以及9号等,实际上都是发射后才得到这些名称的。如果发射失败,一般就不正式命名了,而是以代号来称呼或编入宇宙系列航天器之中。这一策略使人们感觉苏联发射航天器的成功率很高。
质子号火箭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曾广泛用于空间站、大型月球探测器及火箭探测器的发射。
由于研制初期问题很多,因此发射的月球采样探测器曾遭遇一系列失败。
20世纪70年代
你追我赶的月球采样计划
1969年6月,由于美国正大张旗鼓地准备实施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苏联为抢在美国之前先行取得月球土壤样品,于1969年6月14日发射了第一颗自动月球采样飞行器,内部编号E-8-5No.402。由于火箭上面级发动机未能点火,探测器未能离开地球。
1969年7月13日,苏联再次发射月球采样飞行器——月球15号,同样遭到失败。探测器虽然到达了月球附近,但在下降月球过程中发生故障,直接撞上月面,采样任务再次失败。
月球15号探测器
1969年9月23日,苏联发射宇宙300,也是一颗月球采样探测器。同样由于运载火箭上面级问题,该探测器只进入了低地球轨道,未能飞向月球。
1969年10月22日,苏联发射宇宙305探测器,也只是进入了低地球轨道。
1970年2月6日,苏联第五次发射月球采样探测器(内部编号E-8-5No.405),还是由于火箭发射故障,探测器连地球轨道都未能进入。
直到1970年9月12日,苏联第六次尝试发射采样探测器,才首次取得成功,月球16号终于到达月球并取回101克月球土壤样品。
月球16号采样探测器
此时,美国已经两次登月成功,取回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56千克,远远超过苏联月球16号取回的样品。
月球16号取得的成就仍然值得称赞,它是人类首个在月球上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的探测器。
整个探测器高约4米,底部直径约4米,发射质量约5800千克。探测器由下降级与上升级组成。
下降级重1880千克,位于探测器下部,负责采集月球样品、与地球进行无线电联络、提供电能,同时也可作为上升级的发射平台。
下降级的最下方是制动发动机,负责减速和着陆;游标发动机负责飞行过程中修正轨道;4个对称分布的圆柱形推进剂贮箱为发动机提供燃料;无线电高度表用于测试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及辐射;月球样品采集装置中装有钻臂与空心钻管,钻管内装有探测器,可以感知月岩或月壤的阻力以确定钻速,并且可以自动避开月球岩石。
其他分系统还有导航与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无线电接收与发射系统、化学电池和4个可伸缩的缓冲着陆支架等。
上升级位于探测器上部,负责把装有月球样品的返回舱送回地球。
上升级包括提供动力的发动机喷管、3个球形推进剂贮箱、装有导航设备和化学电池的柱形仪器舱,以及位于仪器舱上方的球形返回舱。
球形返回舱直径约50厘米,质量为36千克,其下部是电池和信号发射装置,中部是装有钻管和月壤的样品舱,顶部为降落伞和下降天线。
返回舱外表面有热防护层,防护层的外层是石棉酚醛塑料,内层是玻璃纤维蜂窝填料,正面部分最厚达35毫米,背面只有几毫米。
回收舱用金属紧固带与仪器舱顶部连接,它在再入大气层前根据地面的指令与火箭分离。
月球16号到达月球轨道后,整个探测器全面下降到月面上。
由于探测器很重,利用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下降需要消耗大量推进剂,上升级返回地球时也需要消耗很多推进剂,因此它能够采样并带回地月球土壤样品很少。
月球16号软着陆和采样返回过程如下:
①发射进入地球轨道:
月球16号于1970年9月12日由质子-K号火箭发射升空,首先进入远地点241千米、近地点185千米、倾角51.5°的近地轨道。
②地月转移飞行:
月球16号进入地球轨道70分钟后,开始向月球方向加速并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惯性飞行1天后,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6.4秒,完成常规航向校正。
③进入月球轨道:
9月17日,月球16号启动推进系统,进入高110千米、倾角70°的初始月球圆轨道。
9月18日和19日,探测器进行了2次轨道机动:首先,月球16号转移到远月点110千米、近月点15千米的椭圆轨道;然后,将探测器轨道调整到倾角61°、远月点106千米的月球环绕轨道。
④月球软着陆:
月球16号在9月20日接近近月点,制动发动机启动6分钟后关闭,下降级在高度2米时,以每秒2.4米的速度在月面实现软着陆,着陆点位于月球南纬0°41‘、东经56°18’的富海东北部区域。
⑤月面采样操作:
月球16着陆后约1小时,自动钻孔机开始钻入月球表面提取月壤样品,样品质量为101克。7分钟后,钻孔机在距月表35厘米处停止。接着,仪器被收回,样品被封装于返回舱内。
月球16号采样示意图
⑥月面起飞:
在月面停留26小时25分后,9月21日07:43,月球16号上升级以下降级为平台从月面起飞,开始为期3天的返回地球的旅程。
⑦返回地球并降落:
9月24日05:25,月球16号采样探测器返回舱在哈萨克斯坦杰兹卡兹甘东南80千米处打开降落伞,08:25返回舱安全着陆。
月球16号返回舱示意图
月球16号自动采样取得成功,引起世界广泛关注。采集的样品也成为收藏者竞相收藏的宝贝。1993年,月球16号采集的大约0.2克的月球样品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出44.24万美元的高价值。
1971年到1976年,苏联又发射了5颗月球号采样探测器执行月球自动采样任务,但只有2次取得成功。
1972年2月14日发射的月球20号探测器于2月21日成功地在月球福海地球软着陆成功,降落地点是月球北纬4°、东经56°30’,距离月球16号着陆点160千米。
此次任务共采集月球样品55克,主要是月球岩石颗粒。返回舱于2月25日成功返回地球并回收。落点位于哈萨克斯坦。
1976年8月9日,苏联发射月球24号成功完成了自动采样任务,它降落在此前未曾涉足的月球危海区域,降落点为北纬12°15’、东经62°12’。
月球24号模型
月球24号与月球16号和20号不同,它采集的是月球表面深度为2米的样品,共计170克。
月球24号采样探测器
1976年8月22日,月球24的返回舱与上升级分离,进入地球大气层。
月球24号上升级月球起飞示意图
在距地面15千米处,打开降落伞,伸展天线,返回舱降落在新西伯利亚苏尔古特城东南200千米处。
月球24号返回舱再入大气层
总计苏联共发射了11颗月球自动采样探测器,只有3颗取得了成功,共采集月球土壤样品326克。
月球24号返回舱
8次失败中有5次是因为运载火箭故障,有2次是因为探测器故障未能实现在月面软着陆,有1次是探测器(月球23号)到达月面后倾覆,无法执行采样任务。
月球24号取回的月壤样品
月球16号等3个自动采样探测器取得的成功,是苏联深空探测活动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尽管取得的成就无法与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相比,但该计划证明苏联完全具备了无人自动月球采样的技术能力。
无人月球采样可以少花钱,办大事,而且不会危及人的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联的自动月球采样计划是成功的,为人类深入开展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案。
月球24号取回的月壤样品
参考文献
[1] 计都。苏联无人采样返回任务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太空,2011(1):20-22
[2] 顾诵芬,史超礼,李成智等。世界航天发展史。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吴伟仁主编。奔向月球。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
[4] 刘林宗等编著。探月的故事。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8。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金星
冥王星
中国航天
火星
图片
科普知识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