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3 o: X, m# m: C “针对不同颗粒度月壤,该设备具有切、拨、挤、排能力,同时还带有一定冲击功能,里边有一个装置能反复捶打,把过于紧密排列的月壤震松后再让下钻”五院529厂研究员赖小明介绍,钻取子系统经历了五六百次地面钻取试验,形成了不同工况的钻取参数数据库,对不同工况的月壤,可以适应不同工况的月壤环境。 . N& _; j, W& w5 H) m6 w& U 在此过程中,聪明的设计师创新出一种“双管单袋”的钻进取芯方案。其中的“单袋”,也叫取芯软袋,是此次钻取采样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这个由凯夫拉高分子纤维做成的黄色一体化编织软袋,被反套在取芯管外壁。 $ L8 r# ~; _% \! R 钻取到的月球样品,进了取芯管后,取芯软袋拉绳随之上提,样品就被自动装进了软袋。由于质地柔软,软袋很方便地进行缠绕封装,再放入初级封装装置内。+ d; }6 h* w9 s6 S" c, H
. h: f2 l2 r' M! ]4 l
* L: G1 h/ B7 D- L* _5 L
为保证取得的样品在提芯的过程中不发生掉落,设计师们采用了开放式构型的“8字型”超弹性合金丝作为封口方案,与取芯软袋末端进行一体化缝合,依靠弹性收缩力来实现对软袋的封口。6 [4 c' V4 p: x2 f* i3 U
封口器采用扭转密闭式结构,并进行大应变材料设计,具有低力载、高可靠的特点,实现简单可靠的封口。 6 p' M% g0 |+ v. H 12月2日4时53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持续作业,嫦娥五号钻取子系统不辱使命,顺利完成钻取采样任务。5 _: O* e% N( [3 A
铲土:3.7米长机械臂与精密“小罐子”
1 Z6 n" \# N& o! Z# o 嫦娥五号抵达月面以后,着陆器上的双目相机进行成像,展现出一个需要采样区域的地理信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地面团队造出一个与月球表面高度相似的地形。 d9 Z, Q- u: m& [" K+ {
选定目标点后,再把这些信息载入到系统里面,生成控制指令。然后,机械臂开始工作,完成一系列采样的动作,把样品送到初级封装容器中去。 : D2 \- _ z! i' U, c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