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别了,阿雷西博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科普知识
611
0
2020-12-5 00:26:55
来源:abyss的声色远方
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Arecibo Telescope),也没能熬过魔性的2020,于昨日崩塌了。900吨的接收器坠落150米,以最悲壮的方式,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拥抱了在其下方默默相对57载的球形镜面。事故中,无人伤亡。
虽然大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它的东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11月就宣布将它退役并准备拆除,但这样一个结局,网上仍不免哀声与震惊一片。
甚至不乏有这样的定体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直径305米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曾经是
地球
“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望远镜,直到2016年中国贵州500米口径的新天眼建成。这是两代天眼的对比示意图。
不过我在2009年底去参观的时候,它的破败景象就已经令人吃惊了。
这个900吨重的接收平台,
被18根钢缆固定在三座钢筋混凝土高塔上,悬吊在镜面上空。
当年它的选址,和贵州天眼一样,是看中了当地的天然溶洞方便建造。然而加勒比海的狂风暴雨,显然给阿雷西博的维护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麻烦。而进入新世纪之后,它的两大经济来源---国家科学基金会和NASA也因为种种原因,逐年削减了资金。实际上,早在2006年,NASA就停止了资助,然后同年底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始考虑关闭的可能性。消息一出,学术界科学界的众多人员组织起来奋力发声,通过媒体影响了不少政客,逼得美国国会出手拨款救助,而NASA也在2010年恢复了赞助。但是,阿雷西博历史使命完结的大趋势最终未能逆转。没多久,国家科学基金会就将阿雷西博从联邦资助名单上拿掉,美其名曰这样它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自己寻找合作伙伴与资金,实则,自生自灭。
阿雷西博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2017年的飓风玛丽亚,刮断了它的一根电缆,造成小面积的镜面损伤。但即使损失不大,也没有足够资金用来修复。今年8月,一条固定用辅助钢缆断裂,将下方镜面砸出30米长的口子。
11月初,同一高塔上的主缆不堪重负,也被绷断,彻底宣告了维修尝试的终结。国家科学基金会这次不再犹豫,阿雷西博的存在进入倒计时。之后也许人类在忙着过感恩节,拆除计划到现在八字还没找到纸。而今晨阿雷西博的“自行了断”,应该让不少人松了口气省了许多心。
阿雷西博在57年的光辉岁月中,为人类天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它的观测数据,科学家计算出
水星
的自转周期是59天、证实了中子星的存在、检测到第一个毫秒脉冲星,而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两位科学家在此发现了第一个脉冲双星系统,从而找到引力波存在的间接证据,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于是双获诺贝尔物理奖。
两位物理学家是师徒,老师约瑟夫·泰勒曾为贵州“天眼”背书。
阿雷西博的名气,难逃娱乐界的天眼。这是阿雷西博天文台小礼堂内墙壁上挂着的电影海报。
布鲁斯南版007“黄金眼”的决战之地,就是这里。
而在备受众多科幻影迷推崇的“超时空接触”中,阿雷西博的出场更符合它的窥探气质。
阿雷西博可并不只是在电影中寻找外星文明,对于中国科幻迷来说,更应该知道,阿雷西博是红岸基地在现实中的老前辈。
1974年,阿雷西博对准25000光年之外武仙座的M13星团发射了一个问候信息,里面包含了1679个比特的序列。1679是23和73两个质数的乘积,我们希望接收到这个信息的外星文明,可以解译出如下73x23的图形。
这里包含了地球与人类的太多隐私,比如我们擅长的十进制、人类DNA的元素与基本结构、地球人口数目(1974年)、地球的位置、甚至地球男人的平均身高!而且,阿雷西博还很自恋地放入了自己的精确口径---306.18米。
那时善良的人们,对黑暗森林法则还不够了解,现在,后悔也晚了。M13星团拥有三十万颗恒星,希望那里面的外星人都是善意的。如果有坏绿人藏身其中的话,那只能祈祷他们死脑筋地按照23x73来破解了。
往好处想,如果阿雷西博信息不被截胡的话,我们还需要大概(50000-46)年才会知道是福是祸。跟三体人的8年间隔相比,人类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
五万年太久,且看朝夕。已经有学者担忧,我们失去阿雷西博,地球也就失去了抵御太空陨石的一道重要防线。因此,即便仅仅从生存的角度出发,我们也需要前赴后继的天眼。
很巧,昨天还有这么一条新闻。
正如“超时空接触”的原著作者卡尔·萨根评论旅行者一号从64亿公里之遥回摄的地球照片时所说:“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所有的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国王与农夫、年轻的情侣、母亲与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德高望重的教师、腐败的政客、超级明星、最高领袖、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地球上的不同民族与国家,无论文明怎样更迭,兴衰如何交替,任谁冲锋在前,在星辰大海中的位置,注定共享一席,同生同灭。
1963年11月1日,阿雷西博望远镜正式启动。而它的谢幕,发生在2020年1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的清晨6点55分,波多黎各时间7点55分。那个时刻,完整地度过了它最后的一个11月,曾经的天眼将视线拉低,投向远方的地平线,它应该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它知道,阿雷西博的信息,终会收到应答。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土星
金星
中国航天
黑洞
月球
火星
国外航天
天文观测
宇宙
天文天像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