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航天何时能够实现载人登月?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osmos
金牌会员
458
主题
-2
回帖
1139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1 积分
积分
1139
私信
航天
493
0
2019-7-27 00:17:38
在讲我国何时登月前,先讲一讲载人登月的主要四种方案:
1. 直接降落月球。
这种方式采用直来直往的技术路线,一枚超重火箭将飞船直接送出
地球
后,飞船能直接整体降落月球表面并返回,完全没有太空中交会对接过程。彼时人类对在太空中两个飞船部分交会、对接、组合、分离一无所知,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风险,从飞行过程控制和技术难度上讲这种方案最简单、风险较低。但它的质量会很大,达到80吨级别,相比而言实际的阿波罗飞船仅在45吨左右。
这意味着连
土星
五号这种3000吨级别的火箭远远不够发射,NASA需要研发一种叫做土星C-8的火箭,它的重量要逼近5000吨,技术难度大幅超出当时能力上限。要知道直到2019年,人类都没有再造出如同土星五号一样强大的火箭。
左图的土星五号已经是人类之最、单发10亿美元(换算后),可以想像右边的土星8会更加夸张(图源:G.DE CHIARA)。
2. 月球表面集合。
这种方式分两次任务进行,第一次任务发射将携带大量燃料的无人探测器送上月球表面,第二次任务将载人飞船送到附近,然后将火箭燃料从无人探测器转移到载人飞船后返回。它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对飞船质量的要求,也就是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要求。
缺点在于两次降落月球难度过大,如果载人飞船不能极其精确降落到燃料附近将会无法返回。此外,在月球表面长期存放燃料和转移燃料都将极其困难。因而这个方案很快被放弃。
3. 地球轨道集合。
通过数次小型火箭发射,将一系列飞船模块送到地球轨道附近组装成整体飞船,后续飞船可以直抵月球并降落,完成任务后再整体起飞返回地球。这种方案对单次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要求最低,甚至无需使用土星五号级别的重型火箭。
缺点在于它需要多次使用小型火箭组合空间站,甚至超过10次,这种方式需要多次在地球附近完成探测器交会对接,难度虽大但总体而言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方案。不过,随着火箭鬼才冯布劳恩对土星五号的研制很快实现重大突破,这个方案也落败。
4. 月球轨道集合。
飞船将被整体送到月球轨道,期间登月模块和轨道舱将分离,登月模块着陆月球后其载人部分将返回月球轨道与轨道舱再次对接,进而返回地球。它的难度在于月球附近的交会对接,那里远离地球难度很难预估,万一发生危险毫无办法。但总体而言,它可以通过一枚土星五号火箭即可完成,且登月模块属于可扩展部分。这意味着NASA有更多太空竞赛空间:如果最终确定不登陆月球,亦可单独完成载人环绕月球任务,也将是人类巨大成功。而如果确定登陆月球,即可继续进行登陆模块研制。此外,它还拥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在携带拥有推进能力的登月模块时,登月模块可以成为核心推进系统故障后的备份,相当于太空救生艇的效果。
历史总是充满了惊喜,在1970年4月的阿波罗13号任务期间,飞船在前往月球时主体推进舱发生小型爆炸,导致失去动力且轨道舱停止工作,正是还未执行任务的登月模块拯救了三名宇航员,提供了动力和生存空间,也因而实现了人类航天史上最伟大的“失败”。
因而,性价比最高的是月球轨道集合。不过地球轨道集合也是极有可行性的。但目前来看,随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设计完毕,大概率选择的是月球轨道集合方案,也就是阿波罗登月一样的方案。那么,看目前的需求,有至少三个部分我们必须实现:
1.飞船。
我国目前已经在设计新一代飞船,它的设计和阿波罗登月的推进舱、返回舱组合非常接近了,总重可最高达20吨,
完全有能力实现载人绕飞月球或小行星探测,这个目前并没有问题。
我国新一代飞船两种构型
2.登陆舱
但是,降落月球一定需要一个登陆舱和小型的上升级。
晒一下我的阿波罗模型简单讲解下原因,一个全套登月飞船是下面这个样子(请忽略出镜的啤酒)。
它实际上是两个部分,左边这部分我们已经认为有了(新飞船),但是右边完全没有。
完全分开来是这样的,从左到右前两个有了
登陆舱下降级部分,最右边那个,当于一个大版的嫦娥三号和四号,我国有一定能力做出来。
但目前小型返回舱/上升级部分(第三个)我们并没有能力,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不过这并不是最难的部分,我国现有能力下我认为有足够经费后可以在10年内很快实现。
3.火箭。
选择月球轨道集合方式需要巨大的火箭,目前来看现有的
长征五号火箭是不可能的
,它的最大月球转移轨道运力才有8.2吨,最大限度只能运输一个老版飞船,但老神舟飞船是没办法离开近地轨道的,通过范艾伦辐射带都活不下去。
因此,我们必须得等待比肩土星五号的火箭,才有可能载人登月,这就是未来的长征九号。在最近的珠海航展上我国也展出了大型的新一代大型载人火箭,最重可以达到2000吨,但是它的能力也不足以实现直接登月,而只能实现绕月。
因而,必须作出长征九号这种4000吨级别的大型火箭,甚至还要做出来载人版本,才有可能实现载人登月。
长征九号是个能和美国下一代重型火箭SLS谈笑风生的大国重器(图源:POCKN)
这个目前我国正在攻关最为核心的480吨级火箭发动机(航天科技集团),火箭生产制造基地(天津)、发射基地(文昌)、结构制造能力(例如10米直径级壳体,某厂)能力,都基本有了,大概5-10年能成熟。
如果做到完全成熟的载人重型火箭,配合新版纯载人火箭和全部配套飞船啥的,估计需要15-20年,也就是2035前后。
个人认为,在彼时国家依然愿意大规模投资、人民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届时实现载人登月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火星
木星
天文理论
冥王星
天文观测
国外航天
天文知识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