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冲洗”两年?中国科学家专业解读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红矮星
高级会员
439
主题
-1
回帖
999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积分
999
私信
黑洞
410
0
2019-4-15 16:26:45
图为黑洞艺术效果(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人民网北京4月10日电 (李依环 闻佳琪)据中国科学院官方消息,北京时间4月10日晚上21点整,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将正式公开发布。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六地将同步直播全球新闻发布会,共同宣布人类天文史上首张与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
今日,人民网采访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毛基荣、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吴庆文,这两位专家所在的团队都在“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中承担了不同领域的研究。
黑洞本身不发光 附近存在偏振现象
黑洞在理论上是指由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所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而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称作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
“黑洞本身是不发光的。”毛基荣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因引力的存在,黑洞会对靠近它的物质产生吸积作用,这个吸积过程会发光,所产生的光有偏振效应。
毛基荣表示,黑洞吸积附近物质出现发光现象后,过程中观测黑洞的最临近区域,受广义相对论效应影响明显,将会产生一个所谓的“黑洞阴影”。这次的观测就是试图通过观测黑洞本身及其临近区域,看到黑洞的阴影。
据悉,毛基荣团队近期正在从事偏振领域的相关研究。“目前观测黑洞阴影,仍像看二维电影一样,而偏振研究将让人们像看3D电影一样观测黑洞阴影。”对于研究内容,毛基荣作出了一个非常生动的解释。
照片将为超大质量黑洞存在提供证明
在宇宙中,天文学家们根据质量将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类:恒星级质量黑洞(3-100
太阳
质量)、超大质量黑洞(百万-百亿太阳质量)和中等质量黑洞(介于两者之间)。
“现在我们通常认为每个星系中心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每个星系中还存在很多恒星级黑洞。”毛基荣指出,2016年引力波的首次发布,是恒星级黑洞存在的非常好证据。这次相当于直接观测到了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
吴庆文介绍,在这次拍照任务执行前,天文学家们通过各种间接证据表明黑洞的存在。而此次项目,则是通过这个拥有
地球
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直接观测到了黑洞的图像。这无疑是黑洞研究史上的重要一步,人类对黑洞研究也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黑洞照片“冲洗”为何花了两年时间
据悉,“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成立于2017年,旨在通过联合全球多地的8组天文望远镜,构建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从而收集海量数据,并勾勒出黑洞的模样。EHT的“八个镜头”位于美国、墨西哥、智利、南极等地,而“冲洗”这张照片花费了两年的时间。
吴庆文解释,之所以一张照片需要花费两年的时间,是由于黑洞数据量太大,处理相对复杂,需要多个团队共同合作,相互独立确认结果的正确性,这是国际认证科学结果的惯例。“任何科学结果,最好都是通过多个不同小组独立处理,得到一样的结果,这样反复试验的结果才是可信的。”吴庆文说。
“此次观测的超级黑洞项目,是由全球20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历时两年通过各地天文望远镜组成的望远镜网络,收集并整合了黑洞图像的数据。”吴庆文表示,中国科学团队包括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中科院高能所、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0余位科学家参与,并在观测、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等方面做出贡献。
人民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月球
中国航天
天文理论
火星
土星
航天
UFO
木星
天文天像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