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月球车玉兔二号,去发现第二颗月亮吧!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tunvsr
高级会员
402
主题
-2
回帖
994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积分
994
私信
月球
541
0
2019-1-23 15:07:36
在懵懂的咿呀学童眼里,神话大概是认识世界的启蒙起点。夜晚那轮明亮的玉盘,被描述为一片美丽的宫殿。宫殿里有月神嫦娥,也有砍桂树的吴刚,而在桂树的枝桠底下,还有不停捣地着药钵的小兔子。
2 {: O, C7 L5 y- S3 n4 D
随着年龄渐长,孩子们的神话,逐渐替换成了现代科学体系下精确的名词:桂树和月民的身影,变成了色泽黯淡的月球盆地——月海;而玉盘背景上的银光,则成为了高耸而明亮的月球高地——月陆。
' b8 q3 U' \0 q' G! l/ X; B1 x
不过,科学世纪的月球故事,没有让这轮玉盘的奥秘消减丝毫,反而带来了更多的疑问。
! ?: f7 L. i; _6 X/ K
熟悉的月球正面,深色的部分是低洼的平地,被称为“月海”,构成了美丽传说中玉兔和桂树的形象。图片来源:NASA
' c. f; s" b! I: f) F8 C8 R
更明亮的“暗面”
$ a% _: ]8 m7 j; q- h9 d. L1 q( l
地球
上的昼夜交替,为我们直观传达着星球会不停自转的观感。但有心人会发现:无论你在什么时候抬头看月球,看到的永远都是同一张“月宫桂树”的图景,几乎没有半点偏移,就仿佛月球从来不转动似的。这种现象的本质,乃是月球的公转和自转周期相同。于是,在地球上看过去,月亮就永远以一面朝着地球,而另一侧则永远背对着地球。
% k4 M' c: c J; U' o& F3 w9 v
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一侧,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月之暗面”。随着嫦娥四号成功登月,对月球背面的关注也突然多了起来。可是,如果打开月球背面的完整照片,映入脑海的第一印象想必会令你大吃一惊:它和月球正面之间的地貌差别太大,根本就像是另一颗截然不同的星球。
% _ w* `9 u- h9 v1 j. K
在正面,黯淡低洼的月海占了表面积31%之多,这些月海和明亮的月陆之间斑驳陆离、交相辉映,构成了美丽神话中的形象图案。然而在背面,月海却仅有区区2%,苍白的月陆覆盖了一切,其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陨击坑,简直让人密集恐惧症直犯。由于月陆比月海的颜色更浅,可以说“月之暗面”不仅不暗,甚至比正面还要更明亮。
) u* c* Q3 V' ]4 b0 Z
月之暗面,很少看到深色的月海,几乎全是明亮而又坑坑洼洼的月陆。跟月亮的正面有着迥然的区别。图片来源:NASA
4 m3 X7 M( O8 i2 w
明暗背后的成分差异
, Z" a* p# L8 Q/ B( ?* n
月陆和月海明亮程度的不同,本质上是构成这两种地貌的岩石成分不同。为了把观感层面上的差异和岩石成分层面上的差异连结起来,科学家引入了色率这个概念,它被定义为岩石中镁铁质矿物的单位体积百分比。由于镁铁质矿物一般都呈现黯淡的色泽,因此这个比率与岩石整体的色调密切关联。
' L* F2 h( [* M. w
月陆的成分是斜长岩(Anorthosite),这种岩石几乎清一色由钙长石(Anorthite, CaAl2Si2O8)组成,其间几无镁铁质矿物伴生。月海则截然相反,由玄武岩(Basalt)构成,这是来自地幔的原始岩浆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一种岩石,含有较多的原始矿物,譬如辉石和橄榄石。由于这些矿物都是铁镁的硅酸盐,月海整体在色泽上也就颇为黯淡。
9 l: Y- ^; [$ i1 R2 S
月球圆乎乎的外观,表征着它是一颗达到了静力平衡的球体。此外,它又不像地球那样几十亿年内部持续活跃,导致岩石圈板块永远在地球表面到处移动。月球地壳自凝固起,几无活跃的构造活动。在这两个事实为前提,结论只能是“月球各处岩石圈的成分理应均衡”。
5 d% R' W+ F% [, o" k
可事实呢?正如前面所说,月球正面与背面岩石圈成分几近天壤之别,就仿佛月球有意要把自己身姿最丰富的那面秀给地球,而把自己的麻子脸悄然藏在咱们看不到的角度似的。
, N& j$ a# r% t8 I
为什么月球两面判若两个世界?最保守的回答自然是:不知道。这就是月之暗面,人类从未踏足的未知边界。由于缺乏实地资料,人们只能语焉不详地梳理这颗卫星的简史,而把开拓的可能性留给一代又一代的旅人。
* M! |5 V# J( `; X
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嫦娥四号踏上了45亿年前的异星陆地。
( C9 d2 d9 G7 R
月球车玉兔二号驶上月球背面的地表,在满是月壤的地面上留下了两道车辙。图片来源:中国国家航天局
: y3 x. c" q. v/ C: s! j* @& b
月球简史的插入页
& P9 A- ]+ \1 e) J2 d
月球诞生于45亿年前。这泱泱45亿年的岁月被分为五大纪元,尽管每一个纪元里的记忆都无法清晰追溯,但一些标志性的大事件,多少为这颗银色卫星的编年史,竖起了一座座恢弘而又分明的信标。
; x% c3 Y' {1 \$ h5 ^
太初之时的第一信标叫做大冲击。一颗叫做忒伊亚的原行星撞上了地球,巨大的冲击力撕裂了地球的地壳,击碎了地球的地幔,把无数碎片抛向地球外侧轨道,这些碎屑围着地球构成了如同今日
土星
一般的星环,而后逐渐融合,形成了今日的月球雏形。
, V4 k( q" \0 L! `1 P. M
第二信标是结晶分异。无数碎屑的融合,令它们的动能转换为新生月球的内能。初形成的月球表面,因而维持着熔融态的炽热岩浆海。随着岩浆海逐渐冷却,内部物质纷纷达到凝固点开始结晶。比重较大的镁铁质矿物纷纷沉入深处,形成月球的地幔;而比重较轻的斜长石则漂浮在岩浆海的表层,逐渐凝固为明亮的月陆。
! d- u* T& U( v0 d7 m! ^& l9 X7 v5 M3 H) J
这些事情发生在距今45亿-39亿年前的前酒神纪(Pre-Nectarian)。由于月球大地构造作用的匮乏,岩石圈应力微弱,此时形成的雏生月陆理应是一片平坦的。
1 `' u! e. i& N- }' }
但39亿年前的
太阳
系并不是一个仅凭安分守己就能安然无事的世界。
木星
等外侧大行星进行轨道调整,将无数小行星抛向了太阳系内侧,如同炮弹一样对内侧轨道天体——包括地球和月球在内——进行无差别高频轰炸,从而构成了今日月陆上密集的陨击地貌。这便是月球编年史的第三信标,酒神纪至雨海纪(39亿-32亿年前),著名的后期重轰炸(LHB, Late Heavy Bombardment)。
0 d h* H) p/ J# J! x; \ z
在后期重轰炸期间,月球内部的结晶分异也在持续进行。月海玄武岩大部分喷发于晚雨海纪(38亿-32亿年前),而一经喷发,便形成了今日可见的月海轮廓。而后的爱拉托逊纪(32亿-11亿年前)和哥白尼纪(11亿年前至今),由于月球内部地质活动和太阳系行星际事件整体消停,对月球地貌的整体塑造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 G# d5 K( J9 p! y
至此月球简史完结。然而,这里显然缺失了重要的一章,因为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件,可以说明月球两侧成分的高度差异性。
% C) Y8 {: o W9 ]- H1 C9 B
固然,后期重轰炸作为一种外因,可能在轰击月球的过程中导致非均质性,但这好歹是一个以亿年为时间单位、以亿万公里为空间跨度的事件,月亮走位再风骚,也不至于亿万年里只有一面挨炸吧….. 何况对月面陨石坑进行测年统计也表示:两侧陨石坑的形成年代皆集中于42亿-38亿年之间——换句话说,当时月面两侧接受陨击的几率是均等的。
7 k: r9 R6 E- u
显然,这其中应该插入一些事件,来解释月球这种不正常的“偏向性”。于是,有人给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1]:我们的地球一开始,可能有两颗月亮。
$ W1 E( X) _" J
大撞击之后,无数碎屑围绕地球形成星环,它们是构成原始月球的原材料。图片来源:educatinghumanity.com
9 N2 I' ?7 _4 e) n$ {0 d" U" Z
第二个月亮?第二只玉兔。
; j/ F3 ^1 \, m% S" f
第二颗月亮在哪儿,后来被天狗吃了吗?当然不是。根据这一假说,第二颗月亮(姑且按照天文学家的命名法则,称之为“地卫二”好了)之所以以今日的夜空中消失不见,是因为它在形成之后不久,便撞在了今日仍在的这颗月亮上[2]。
( B* P% @! p+ M1 t- X
在这种假说里,两颗月亮皆形成于地球和忒伊亚相撞之后,由溅飞至地球轨道的碎片融合而成。由于碎屑吸积的随机性,月球和“地卫二”之间有着先天的角速度差异。不久之后,两者便发生了撞击。第二颗月亮如同泥巴似地糊在了月球背面,导致背侧地壳明显加厚。
) s, x$ Q. ?) r4 D3 e; N; E
而后的故事依然相同:后期重轰炸期如期而至。只不过,那些撞向背面的天体,由于遇到了一个“加厚版”的月陆,不容易砸穿,自然也就无法为地幔深处熔融的岩浆提供涌至地表的裂隙通道。而正面的“原版月陆”较薄,在小行星撞击中惨遭砸裂,就为岩浆的上涌提供了通道。当这些来自月幔的原始岩浆汩汩流出,如同洪水一般注入到地表陨石坑内,便在月球正面形成了诸多低洼而平坦的月海。
8 [6 w7 Y5 b( |6 [
按照假说,在围绕地球的星环聚合成卫星之后不久,“地卫二”就撞上了原始月球的背侧,从而使月球的背侧的地壳发生加厚,进而影响后续月球两侧地质演化的差异性。图片来源:NASA
d1 P/ ^3 ~$ c9 ]) E) l
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目前唯一的回答仍然是:不知道。毕竟这只是一个假设,只能提供一种可能性来解释月球两侧的巨大差异。至于这种可能性是否与事实匹配,只有实地调查者才有进一步的发言权。
/ C5 _7 ]9 C9 h+ V
作为目前人类向月球背面派遣的仅有的实地调查者,嫦娥四号,连同月球车玉兔二号,已经安然降落在了南极-艾托肯盆地。这个疑似遭受了月幔混染的背侧盆地,用一种同时混溶了月陆与月海的奇异光泽,阐释着可能已经触手可及的未知奥秘。
$ L/ o; z! c. Z4 X7 |: j
月球车玉兔二号的车轮,在真空中无声地前进。在那个你我永远无法目视的月之暗面,它和嫦娥四号的眼眸也同样永远无法回望你我所在的蓝星。但是,它们在那个世界勇敢探索而获取的新知,会借由鹊桥之手传回我们这个世界。
9 c( W+ j3 x3 r7 ]2 G; V0 L6 L) \7 h
成功登陆月之暗面,这本身已经在人类文明探月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我们更期待,它们传回的新知,也能够在月球这颗古老卫星的简史上增添新的一页。
) X, g1 x# H- C% N- q) k5 \, Y1 s
第二只玉兔,说不定真有机会证实曾经存在过的第二颗月亮呢!
1 W" z+ Y/ ?5 M6 K- u+ Q: f
参考文献
- x6 h5 O% C/ E9 c k/ ?' n" ~
w& X$ U" f- z8 G6 m/ S) [
Richard Lovett, 2011. Early Earth may have had two moons.
Nature
: Nature News.
7 M# V( J. F& [
更近期的版本里甚至还会出现三颗、四颗….等等更多的小月亮,参见:太初纪元,诸月争辉——月球起源再一说
# }2 l4 O" t- [% ]. z! ?
7 {4 w* K/ a Q( R9 l4 r' V8 ^
果壳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天文知识
航天
火星
黑洞
国外航天
天文观测
天文理论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