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北斗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翱翔星空 惠及全球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盾牌座
高级会员
420
主题
-1
回帖
985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积分
985
私信
航天
355
0
2019-1-14 14:55:29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岁末年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再次传来好消息: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作为世界三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遨游在
地球
轨道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北斗一号服务国内到北斗二号提供区域服务,再到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源源不断地为用户提供精准优质的服务。巴基斯坦的港口管理,印度尼西亚的土地规划,中俄的农业自动化……放眼寰宇,从光耀亚太,到泽被非欧,北斗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
“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提供全球服务,是北斗建设的一大步,也是北斗发展的新起点。正如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所言,今后,无论你走到哪里,北斗将始终伴你左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性能优异 自主可控
2018年11月19日凌晨,随着两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我国成功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
目睹火箭腾飞的震撼一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眼角湿润了。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策启动北斗一号工程。转眼,北斗人的“补天之梦”走过了24年。“起步之初,我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技术储配是相当薄弱的。”杨长风说。
后来者居上,这是中国北斗的特有气质。
“北斗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把通信和导航很好融合起来的系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从实施北斗系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坚持依靠自己的科技人员来解决核心技术产品。如今,北斗已练就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他以北斗的短报文通信为例说,用户可以通过北斗终端发送信息和定位,从而实现双向通信,这是世界其他导航系统所不具备的。据介绍,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北斗的短报文通信为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保障。
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计划,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于2017年11月拉开帷幕。仅1年时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先后圆满完成10多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组网发射最短间隔仅17天,创造了北斗组网发射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纪录。
“北斗三号卫星配置了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实现了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李国通说,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原子钟直接影响其定位、测速和授时精度。
据介绍,北斗三号的星载氢原子钟相当稳定,每天时钟误差小于0.5纳秒,累计600万年误差才1秒,使导航系统的时频精度提高了一个量级。同时,原子钟可以连续无缝、不间断工作,使北斗系统运行更稳定。除此之外,北斗三号卫星集成度更高、扩展性更强,拥有全球首创的在轨赋能自主运行技术,可以不依赖地面,实现卫星在天上自主定位。
“2012年,北斗系统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6年后,北斗系统面向全球开启服务。”冉承其表示,目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和地面系统工作稳定,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系统性能满足预期,具备全球服务能力。
科技创新 服务你我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中科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曾提出这样的北斗应用格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北斗导航芯片总销售量突破7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产品分别占国内30%和90%的市场份额。
如今,一颗1厘米见方的芯片安装在共享单车里,人们就能很方便地搜寻到附近单车,并规划骑行路线。
“北斗技术已跳出单一导航技术的范畴,成为一项平民化、日常化的高精尖技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介绍,北斗早已来到公众身边,为人们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据介绍,在民用领域,北斗“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为300多座城市的多种行业应用提供北斗精准服务。比如,北京燃气集团已在超过2万公里的管线、数万个调压站、闸井等燃气管理的全产业链应用了北斗,全市燃气泄漏主动发现率提高到90%。
除此之外,北斗还在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智慧交通等民生领域实现跨界融合,从根本上提升了城市运行管理信息化能力,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带来技术创新和突破。
同时,我国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领域的北斗应用也不断走实。冉承其介绍,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运营车辆、3.56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3230座内河导航设施,296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系统。
随着北斗在国家安全等一些重要领域的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北斗+”融合应用催生了经济新模式。目前,我国相关企业已达1.4万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形成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鄂豫湘、川陕渝五大产业区;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达5.4万件,跃居全球第一。
新技术,同样带来大规模的市场效益。数据显示,仅2017年,国内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就达2550亿元。其中,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将拉动2400-3200亿元规模的市场份额。
走向世界 开放合作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每天吸引着数万观众前来参观。其中,展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吸引大批观众驻足。
“北斗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认为,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之一,北斗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事实上,从建设之初,北斗就秉持着开放合作的理念融入世界。北斗二号建成后,即公开向亚太地区提供免费服务。如今,北斗已加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移动通信三大国际组织,还将为全球提供免费搜索救援服务。
在印度尼西亚,利用基于北斗的高精度GNSS接收机1046台,开展土地确权项目;在科威特,北斗系统应用于国家银行总部300米高摩天大楼建设;在柬埔寨,基于北斗/GNSS的无人机在综合规划、国土整治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监控领域得以应用……
开放的北斗,与世界携手共赢。在北斗三号系统开通全球服务前,北斗二号系统亚太区域服务应用产品就已进入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去年12月,北斗系统在轨工作卫星共33颗,包含15颗北斗二号卫星和18颗北斗三号卫星。2019至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在巩固亚太区域服务同时,还将进一步提升全球服务性能。
根据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203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北斗翱翔星空,服务惠及全球。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冉承其说。北斗三号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后,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全天候、全天时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必将以更加完美的姿态走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国外航天
宇宙
火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