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悟空号源自一项“搭便车”研究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536
0
2018-12-11 15:16:02
一台DOS系统的电脑屏幕前,年轻的常进激动地展示着一条“奇怪的曲线”。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清晰地记得,13年前,紫金山天文台的常进告诉他,“如果能做一个更大的探测器放在空间,一定能发现了不起的风景。”
1997年,美国宇航局在南极开展了一个名为“ATIC”(先进薄电离量能器)的气球探空项目。在那次中美联合试验里,常进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个能量段,大家都认为其计数率应该“下降”,但测量的结果却显示为“超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科学家反复讨论:这个奇异现象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暗物质的存在?遗憾的是,常进当时所获得的数据太少,置信度不高,因此“无法完全确定”。
2008年,以常进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在《自然》杂志发表。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宇宙高能电子异常,“搭便车”的研究获得国际瞩目。
2011年12月21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项目被正式列入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空间科学专项,常进担任卫星的首席科学家。4年后的冬天,中国首颗天文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踏上“取经”之路。
图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示意图。
(文字整理:朱丽 图片来源:新华网)
人民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国外航天
UFO
月球
宇宙
图片
火星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