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俄罗斯宇航员死里逃生 “奇迹”背后逃逸系统太关键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行星
限制会员
401
主题
-1
回帖
-108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0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8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0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88 积分
积分
-1088
私信
航天
409
0
2018-10-13 11:44:04
原标题 俄罗斯宇航员死里逃生,逃逸系统太关键
作者 谢永亮(学者)
两名宇航员成功逃生,颇为罕见,也说明了应急救生系统在航天事业中的重要性。
10月11日俄罗斯“联盟MS-10”运载火箭在升空发射时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发射任务失败。载人飞船发射失败后宇航员立即启动紧急逃生程序,俄罗斯宇航员阿列克谢·奥夫奇宁和美国宇航员尼克·黑格幸运逃生,安全降落在哈萨克斯坦,目前都没有生命危险。这也让整个航天界大受震动。
与以往逃逸塔逃生不同的是,这次属于典型的“无塔逃逸”案例,也就是在火箭发生第一级分离,位于火箭顶端的整流罩被抛下之后实现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二次实现高空救生成功,第一次发生在1975年4月5日苏联联盟18A飞船准备与礼炮号空间站对接时。此次危机发生后,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现,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因为幸运不是每次都会降临。
自从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起,安全逃生系统就一直是世界主要航天强国关注的重要问题:虽然航天发射成功率比较高,但是载人航天飞行器的发展远远没有到达完善的地步。毫不夸张地说,航天员完成遨游太空壮举的全过程可以说是步步惊心。从航天员进入座舱开始,到着陆后离开座舱为止,只要航天员还在航天飞行器之中,危险就没有解除,随时都有危急情况发生。
载人航天器的飞行过程包括发射、上升、下降和着陆等阶段,所以救生系统也就分为发射台紧急撤离系统、发射上升段的救生、上升段高空应急救生、着陆冲击救生、轨道上的救生等几个部分。当然航天员面临的最大威胁还在火箭发射段,火箭发射故障逃逸救生技术的提高,仍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火箭发射阶段航天救生系统的核心就是逃逸塔,直白点讲就是利用小火箭将宇航员跟发生事故的火箭分离的装置。逃逸塔上分布着多个小型发动机,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逃逸需求,并且直接连着宇航员的座椅。
应急逃生是个复杂系统,全面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水平。航天救生的每个环节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过程,并且故障诊断系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诊断故障并迅即发出指令,与此同时还要着重考虑逃逸过程中宇航员能够承受的过载、振动和噪声等极限值。整个救生过程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处于茫茫太空中的宇航员都可能遭遇逃生失败的惨剧。
而整体看,联盟号的应急救生系统仍是世界最成熟的系统之一。目前与联盟号具有同等救生水平的载人航天工具,就是中国的神舟飞船了。
说到底,俄罗斯在航天发射特别是救生系统上的领先绝非偶然,而是长久技术积淀和经验累积综合的结果。俄罗斯联盟-FG运载火箭从2002年10月30日开始,几乎垄断了目前国际空间站运输与补给项目中的所有任务,承担了绝大多数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飞船的任务。大量发射经验,为俄罗斯不断改进救生系统提供了最为扎实的实践基础。而这次涉事宇航员死里逃生,成了最直观的验证。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国外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