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古代都城与天象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天文天像
834
0
2017-12-10 20:34:19
自秦始皇扩建咸阳城开始,在“天人合一”、“法天象地”思想影响之下,中国古代的都城布局便或多或少与天上的星象联系起来。天上的星象可以昭示人间的事故变迁,而地上的都城布局也在刻意地构建一个人间天国。
◆
◆ ◆
始皇帝的人间天国
前212年,秦始皇在渭南上林苑动工营建一座比旧有的咸阳宫规模更为宏伟的群组建筑——阿房宫,并决定建成后作为新的朝宫。
按照秦始皇的宏大构想,在咸阳城的全部扩建工程结束后,将以咸阳宫为中心,象征天上的“中宫紫微”,以渭水与天河呼应,一宫一室一殿一堂均有天象依据,使皇帝如若置身于天宫的中央,像天帝那般拥有无上的权威,统治四方。由此,咸阳城的布局便成为了代表绝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义的建筑史诗。秦始皇还开辟了宽阔的道路,起自咸阳宫,跨过渭水上的横桥,直抵阿房宫,象征着起自“天极”的道路跨过银河上的桥梁——“阁道”,直抵“营室”。
每年农历十月,天象恰与这一布局上下吻合:“银河”与渭水相应,“营室”与阿房宫相应,“紫微”呼应咸阳宫,“阁道”辉映复道,形成一个天地对应的神奇世界。《三辅黄图》将咸阳城的这一格局描述为:“咸阳宫,因此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引渭水灌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除此之外,今人根据文献资料及考古遗存,已经证明咸阳宫东侧的兰池宫与紫宫东侧的咸池星对应,横桥南侧的极庙与阁道星南侧的娄宿对应,渭河南岸的上林苑与银河南侧之天苑星对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者认为,秦始皇在修建长城时,也暗合天象,依北斗七星的形状构筑长城。而且当时长城的烽燧城堡,还兼具观星的功能。
◆
◆ ◆
星空中的国都
秦统一前的战国时期,同样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大发展的时期,从那时起奠定了中国古代天文体系的基础。除了历法、天象记录、宇宙论等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星官体系也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定型,特别是诞生了影响深远的二十八宿体系。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系统整理了这一星官体系,他的《史记 ·天官书》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介绍全天星官的完整文献。而司马迁的工作绝非无本之木,他熟悉战国时期的甘德、唐昧、尹皋、石申夫等天文学家的星官体系整理工作,《天官书》的星官体系应当是在这些战国天文学家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整理而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构建的这一天上世界,是一个反映大一统王朝政治社会伦理的体系。它以北天极周围的紫微垣为中心,紫微垣又称“中宫”,是天帝太一所居的天宫神阙,天帝在此处君临八方。满天星斗环绕帝星,如臣奉君:“帝星”左右,有“三公”、“四辅”、“太子”。身后的“后勾”诸星则象征嫔妃,其中最明亮的“勾陈一”就是母仪天下的天后。
这个天上世界正是理想中的中国封建国家政体:北极星象征帝王,北极附近的星辰,则象征诸侯将相,乃至军阵,满天的小星对应于百姓黎民;而在四野边缘,则有象征蛮夷敌国的星辰。军国臣民以帝王为尊,在帝王统治下生息繁衍,并与蛮夷交战。
后来,这一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以三垣二十八宿为主干的星官体系。而三垣之制,明显形成了一座屹立在北天的国都。紫微垣即帝王的居所;太微垣则是朝堂官署,三公九卿、王侯将相分列其中;天市垣则对应于古代城池的“郭”,这里有着车肆、列肆、屠肆等各种商铺,有宗正、侯、宦者、七公的府第,甚至有着贯索,也就是关押平民的监狱,以至便溺之处。
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取代了旧的贵族世袭制度。这一星官体系中的职官制度,基本上是以秦汉封建官僚制度的职官为原型的。其中虽有诸侯留存,但诸侯也只是绝对听命于天子的臣属。这一星官体系虽成于两汉时期,但其源头应可上溯至战国时期。它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的都城建制和布局,而且体现了战国时期要求加强君主专制、削弱世官世职的贵族世袭制度、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时代潮流,也是两汉时期真实政治历史的写照。
◆
◆ ◆
斗城长安与卦象长安
汉朝建立后,在与咸阳仅渭水一水之隔的长安建都。由于汉初国力衰弱,长安的营建,历经数代。高祖刘邦时,首先将幸免于秦末兵火的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作为朝廷所在。随后由萧何主持,在长乐宫以西营建未央宫。据记载,刘邦见到萧何将未央宫营建得异常宏伟壮丽时,非但不喜悦,反而勃然大怒,以为奢侈。又在未央宫以北建北宫。直到汉惠帝时期,才在这些宫殿周围修筑城墙。过了数十年,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兴盛,才又兴建了建章宫、明光宫、桂宫等数处宫殿。
西汉时期的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巧妙。它在形制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城墙呈不规则形。据考古发掘,西汉长安城的南墙中部南凸,东段偏北,西段偏南;西墙南北错开;西北部分曲折延伸;唯东墙平直。《三辅黄图》说长安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认为这是有意模仿天象,提出了
“斗城说”。
北斗南斗,特别是北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古人云“斗为帝车”,它也是天帝的象征,北斗的斗柄指向变化,标志着天象的轮回变化,有着天子“临制四方”的含义。在宗教文化中,“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是人世间生命的主宰。
李小波等学者将长安城的考古复原图与星图对比后指出:在星图上将北斗七星、勾陈、北极、紫微右垣等星官连接起来,的确与汉长安城形状相似。尤其是在几个关键部位上,正对应于星官的位置。其南端突出处为天玑星所在,建章宫独立于西南,正是开阳星、摇光星的连接部分,西北曲折城墙与太子
星、勾陈星连线吻合。天璇星、天枢星与勾陈(北极星)呈三点一线,在天文观测中,沿着天璇—天枢的方向,即可找到北极星,这与东墙的平直完整相一致。更令人惊奇的是,连接安门、清华门、宣平门、洛城门、厨城门、横门、雍门、直城门的八条大道也与天象基本相同,甚至主要宫殿、市场的大小比例也基本符合。
秦建明等学者则发现,将汉长安城的中轴线南北延长,则可北达朔方郡,南抵襄樊。这条超长中轴线为“斗城说”又增添了新的内涵,进一步体现了汉长安城以天地为廓的恢弘气度。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朱元璋在明初营建的南京城,其城墙形状也是仿效北斗南斗。
隋唐时期也定都于长安。历史学家杨宽先生总结了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三次重大变化。其一,西周至春秋战国,都城由一座简单的方城演变为城郭相连、小城大郭、西城东郭的格局。其二、从西汉到东汉,都城布局由坐西朝东演变为坐南朝北。其三、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都城布局由坐南朝北进一步发展为东西对称、南北向的中轴线布局。此外,在唐宋之间,中国的城市布局还有一次整体性变化:由内部封闭分隔的里坊制演变为开放的街巷制。因此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已然是东西对称、坐北朝南的中轴线布局。
这一时期的长安城布局也别具匠心,隋代建筑大师宇文恺在营建长安时,以朱雀街南北的六条高坡为六十四卦中的乾卦之象,于“九二”爻处置宫殿,作为帝王之居,“九三”处立百司。“九五”为象征帝王的贵位,不可使常人居住,因此建了玄都观和兴善寺。这六条高坡至今尚存。这一布局虽然也有“法天象地”的思想在内,但已并非直接呼应天上的具体星象,而是对应于哲学上抽象的卦象。
◆
◆ ◆
紫禁城的玄机
东西对称、坐北朝南的中轴线布局为隋唐以后的历代所沿用,直至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而北京城的格局,据传说也内有玄机:紫禁城象征天上的紫微垣,整座北京城也是按照“紫微正中”的格局而建,紫禁城就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视为三座城门: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正面设立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立左、右掖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上的银河,金水桥便是天上的阁道;太和殿象征帝星;乾清宫和坤宁宫是帝后的寝宫,象征天地乾坤;日精门和月华门象征日月争辉;东西十二宫院,象征十二星辰;其余的宫阁象征群星环绕。这些寓意,使得紫禁城也形成了一个人间天国。
(节选自2014年9月号)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宇宙
图片
天文知识
国外航天
系外行星
航天
火星
冥王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