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1
0
0
返回列表
带着203个故障升空,他是载人航天史最悲壮的宇航员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官海琛
限制会员
289
主题
1
回帖
-21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积分
-21
私信
航天
411
1
2017-10-29 09:41:18
人从未比在太空行走时显得更为渺小,或更为伟大
来源:微信公众号“语宙”
“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在航天领域,要提阿波罗,就必须要说联盟号。
而要说联盟号,就不能不说创造奇迹的科马洛夫。
1960年代中期,在航天航空领域赢在了“起跑线”上的红色苏联渐渐感觉到了后背发凉:一是,屡败屡战的美国追上来了;二是,技术上遇到了瓶颈。
从1965年上升2号载人飞船升空并返航后,直到1967年都没有再发射载人航天器。
实际上,这期间,苏联人虽然有优越感,但却一直没敢睡大觉,而是在抓紧设计新的飞船:联盟号。
联盟号的设想最早是科罗廖夫在1962年提出的,分为乘员舱、推进模块和一个可绕月的载人飞船,与美国的阿波罗飞船设计不谋而合。
▲联盟A的剖面图
苏联对联盟号寄予了厚望,这一名称本身就寓意着牢不可破。
计划分三步:第一步,在轨道建立“军用任务的有人空间站”;第二部,制造能完成登月任务的载人飞船;第三部,建造全球通讯卫星系统。
放在5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这个计划无疑是伟大的。这些设想后来也都被美国全部实现。
随着飞船的设计、研制,到了1965年9月,首批乘员训练组被敲定。1964年作为上升1号的领航员进入太空的科马洛夫再次进组。
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加加林,只是他的替补。
右侧黑色领者为科马洛夫,左侧是加加林,两人都爱笑。其实,当时航天员这个职业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职业。如果性格不开朗,也许根本承受不了压力。
1966年1月,总设计师科罗廖夫病逝。而联盟号的进展一直不顺。
载人升空前,对航天器进行无人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此前,联盟号进行的两次无人测试一次因为失去控制被迫自毁,一次直接在发射台爆炸,不仅飞船炸没了,发射塔也塌了。
两次事故,给如日中天的苏联带来了巨大打击。
面对美国双子座计划的成功,他们更是着急上火。
毕竟谁都想先把月亮“捏”在手里!
在经历接连失败之后,苏联国家委员会决定在联盟号载人试验之前再进行一次无人试验飞行。
有意思的是,之前的爆炸令作为联盟号主发射台的拜科努尔发射场31号台损毁严重,要修6个月。
而当时如果要换发射场的话,燃料加注系统和其他硬件设备又必须在31号场区操作。
无奈之下,苏联人只好让火箭先在31号场区加注燃料然后再转移到2号场区。
如果说之前面临的是尴尬或无奈的话,那么下面他们遇到的却颇有些“搞笑”:在转运过程中一台机车出轨。为了确保安全,不得不对整条铁轨进行检修……
直到1967年2月3日,联盟无人飞船3号机终于在严寒中被安置在发射台上。
在2月6日,距离发射仅剩下4小时,火箭却因为技术原因中止发射。
焦急的苏联小伙伴近乎崩溃了!
因为拜科努尔的天气不是随时都适合火箭发射。
不过,第二天,伟大的苏联工程师们还是冒着-22°C的严寒和80km/h的强风将飞船射出去了。
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一开始,飞行状态就很不好,但最终还是勉强入轨。
尽管因为助推器和
太阳
阵列等故障不得不提前返回,最后着陆点比预计偏了510公里,返回舱防热底还被烧穿,但总算按程序完整拉了一遍。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连续三艘飞船都失败了。
一周之后,专家们召开会议讨论试验结果。
出乎意料的是,一众“砖家”中,只有一个叫普鲁德尼科夫的提出应该增加无人实验,大多数人则被“给国家的献礼”逼得说不出话来:196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
也许,这真应了那一句古训: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可惜的是,这一士之谔谔没有清醒的决策者听得进去。
一切,都在此时已经注定了!
而
地球
的另一端,美国的阿波罗1号在发射台上发生火灾,3名宇航员均死于大火。
苏联人依然按计划准备着联盟号的载人试验,乘员们在预定发射日的两周前抵达拜科努尔。
按照计划,联盟1号搭载1人率先升空,再发射联盟2号,两艘飞船在轨道上合并对接,2号上的两人将转移到1号,之后一起返回地球。
这与登月任务的轨道转移活动十分相似。
因为之前的事故,大家都有心理准备。
联盟1号预定在1967年4月23日升空。尽管记录在案的故障有203项,但科马洛夫在去发射台的路上还与同事们唱歌说笑。
▲出发前的科马洛夫
1967年4月23日凌晨3时35分,联盟1号升空,这是联盟号飞船的首次载人任务。
尽管苏联在之前已经发射了东方号、上升号多艘飞船,但联盟号不仅大了,而且所使用的技术都是全新的。
联盟1号安然升空,但随之就遇到了问题:左侧太阳能电池板未能展开,导致备份的遥测天线不能展开。
科马洛夫试着操纵飞船转向太阳但是没有成功,之后,他又试着使用姿态控制推进器手动转动飞船,同样失败……
第3圈,科马洛夫再次尝试调整飞船,还试图敲击飞船外壁将未展开的太阳能电池板震出去——也没成功。
可怕的是,当联盟1号正面临严重问题的时候,国家委员会的头头脑脑们却仍然计划发射联盟2号完成对接任务。
当然,国家委员会的考虑也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如果联盟2号能与它成功对接,2号上的航天员就能通过舱外活动把1号的电池板展开。
但问题是,这需要2号载3个人上天,而联盟号返回舱装不下4个人回地球……
第5圈,科马洛夫使用离子定向系统正姿的尝试再次失败,只剩人工操纵一种办法了。
第17圈,国家委员会同意取消发射联盟2号。
虽然说从一开始所有的飞控人员就不眠不休,下定决心要接科马洛夫回家。但到了这步田地,一切都只能靠科马洛夫自己了。
控制人员随后提到一个方案。不过,科马洛夫根本就没有接受过这一操作的训练。
救命要紧,死马只能当作活马医了!
第18圈,加加林将操作参数通报给了科马洛夫。
勇敢的科马洛夫最终创造了奇迹!
在制动火箭点火5分钟后,飞船进入电离层,黑障导致通信中断了数分钟。在通过黑障区后,通信中传来了科马洛夫冷静的声音。
听到科马洛夫声音的不只苏联的飞控人员,还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人员。此时,无数双眼睛关注着这艘坎坷的飞船和上面的勇士。
大地正在扑面而来,数据显示联盟1号将在莫斯科时间6时24分左右在奥尔斯克以东着陆。
救援队员赶到着陆点时,看到的是冲天的黑烟:返回舱燃起了熊熊大火,融化的金属和泥土混在一起迸发着耀眼的火苗。
一位将军后来写道:“我活着见到科马洛夫的希望破灭了,但我的心里还存有一丝希望。”
▲联盟1号返回舱的残骸
英雄的遗体只剩下30x80公分的一小块。
谁也没有想到:联盟1号在飞行中的那么多故障都被科马洛夫奇迹般地克服了,而最后要了他的命的却是降落伞——主伞没有打开、备份伞也失效了。
更让人冒冷汗的是,联盟2号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幸好当时国家委员会没有再坚持发射联盟2号……
▲科马洛夫的遗体
1967年4月26日,苏联为科马洛夫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15万民众自发参加,他的骨灰被军车运过红场、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内墙下。
▲悲痛的家人抚摸着科马洛夫的遗像
后来有人回忆:科马洛夫是可以选择不参加联盟1号任务的。
那样的话,坐在联盟1号上的将会是加加林。而当时科马洛夫早已知道联盟1号有203个故障报告。
对于科马洛夫来说,他似乎早就知道了这样的结局。
他曾说:“我不去,就是加加林。”只是,科马洛夫没有预料到,在他牺牲后不到一年,他的战友加加林就在飞行训练中失事。
科马洛夫用技术战胜了飞船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但是最终未能改变无法平安返回的命运。正如他所在的国家没有办法改变在20多年后分”的命运一样!
不过,作为真正的勇士、英雄,科马洛夫不仅属于苏联,而且还属于全人类,他的名字却已经被载入了人类史册,如同他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足以让人们仰望……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