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探月工程为火星探测奠定基础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火星
413
0
2016-11-22 18:59:36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9月24日宣布,该国曼加里安号
火星
轨道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我国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认为,这标志着印度已基本掌握火星探测相关技术。同时他表示,我国已攻克探测火星最关键的深空测控技术,<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中的“绕”“落”等相关技术,都为我国未来火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p> 于2013年11月5日发射的“曼加里安”,从许多方面看来朴实无华。其成本仅7000万美元,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同期实施的火星探测项目相差甚远。庞之浩表示,该探测器不仅成本低,研制周期也只有15个月,这与印度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及其开展的国际合作有关。</p><p> 在轨道技术上,此次任务也没有太多创新。庞之浩说,nasa同期发射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是由大推力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印度则是在推力不大的情况下,完成了地火转移飞行。先把“曼加里安”发射到
地球
轨道,绕行20多天,其间通过探测器本身不断加速,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后进入地火转移轨道。这种轨道设计与我国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时类似,但他表示,实现地火转移并非易事,印度用实践证明这样的轨道设计和方法是有效的。</p><p> “入轨技术十分复杂,制动时机、力度掌握稍有不准,就可能与火星错过或相撞。”庞之浩表示,“曼加里安”成功入轨,首先是测控通信系统提供了保障。他说,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时约为5000万公里,最远达3—4亿公里,这要求测控通信系统能在微弱的信号下进行遥测遥控。此次任务中,印度借助了欧空局的力量,但其自身也具备一定测控能力,比如该国在实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计划时建立的测控站,能力也比较强。</p><p> 同时,探测器自主导航与控制也起到了作用。庞之浩说,随着探测器离地球越来越远,信号传输延时会越来越长,在接近火星时大约达到12分钟左右。因此要事先为探测器注入程序,使其具备自主运行能力,在中途轨道修正乃至最后入轨时都会起到作用。</p><p> 他还介绍,相比地球轨道,火星轨道的
太阳
能辐射强度弱得多,需要能源系统提供有效保障;要把信号传回地球,还需要高功率天线。“这些技术印度基本上已经掌握,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也已基本实现。”他说,“接下来就看预定的科学目标能否完成。”</p><p> 庞之浩介绍,此次探测的科学任务包括探测火星的气候、地质、甲烷含量等,若能与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获取的数据互相印证,将很有科学价值。同时他表示,“曼加里安”搭载的5台设备均为印度自行研制,虽然性能方面没有突出表现,但如果能获取一定信息,将对该国产生很大意义。“这颗探测器的政治意义大于工程意义,工程意义大于科学意义。”他说。</p><p> “曼加里安”是抵达火星的首个亚洲国家探测器,印度也成为全世界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后,第四个加入“火星俱乐部”的国家及组织。日本曾于1998年发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但与火星擦肩而过,于2003年12月被放弃。2011年11月8日,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搭载在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内部,由俄罗斯“天顶号”运载火箭发射。但“福布斯-土壤”未能按计划变轨,此次计划以失败告终。</p><p> 直至目前我国再未公布新的火星探测计划,但庞之浩认为,我国已攻克了探测火星最关键的深空测控技术。“到今年6月,我国嫦娥二号探测器已受控飞到一亿公里以外的深空,并在继续飞行。”同时他说,人类的火星探测计划与<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计划类似,也是按照“绕、落、回”三步进行。“我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中的‘绕’‘落’等相关技术,将来也可以借鉴到火星探测中。这都为我国未来的火星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国外航天
天文理论
图片
航天
中国航天
黑洞
宇宙
系外行星
天文观测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