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霍金去敲外星人的门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UFO
446
0
2016-11-23 03:41:36
<p align="center">
</p><p> 图为霍金微博上微型飞行器概念图</p><p> 困于患病身体的第五十四年,世界闻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计划发起“极速飞行”。</p><p> 4月13日,大都会歌剧院,这位歪在轮椅里、靠机器发声的天才在台下静候。他刚刚完成了一件“正经事儿”:与尤里·米尔纳以及马克·扎克伯格一起,“启动了一个全新设计的长距离太空旅行项目”。</p><p> 天鹅绒帘幕缓缓拉起,男高音蓄势待唱。全世界范围内,电脑屏幕播放着有关他新计划的视频。对于他在14天内吸引的300多万中国微博粉丝来说,这位新晋网红值得20多万条评论。</p><p> 30年前,重庆市的中学生韩松翻开一本国外科幻小说集。如今已经是科幻作家的他还记得当时如何被打动:在一个名叫《
太阳
帆船》的短篇故事里,作者阿瑟·克拉克描述了宇宙中百舸争流的场景,那里的船帆靠光驱动。</p><p> “这可能成为太空旅行的一次革新——一艘微型太空飞船可以实现极速飞行,并且在我们这辈子内将信息传递回来。”霍金在微博里解释道。旅行的目标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离
地球
最近的星系,相距约4.37光年。这段距离,人类目前最快的飞船都需要走上7万年。</p><p> 这是一个科幻与科学交汇的节点。</p><p> <strong>即使等式后的所有选项都取最小值,在已发现了数十亿星系的宇宙之中,仍然有上亿个智慧文明存在的可能</strong></p><p> “让自己的iPhone飞向群星”,《纽约时报》打了个比方。</p><p> 在计划发布会上,“突破摄星”团队指导、NASA前员工皮特·沃登博士推出了“星芯”的样品,引发了一片闪光灯闪烁。作为探测器的核心部件,它两三厘米见方,几克重,和普通手机芯片没啥两样,却包含了相机、光子推动器、动力供应系统、导航和通信设备。</p><p> 装载了“新芯”的微型探测器不会比一部手机大。它们将被大批量生产,最终将成本摊薄,每个造价将不高于iPhone。</p><p> 如果计划顺利,数千个这样的探测器会搭载火箭升空。到达环绕地球的轨道后,它们将扬起“光帆”,开始往星空深处旅行。</p><p> 在《太阳帆船》开头,主人公站在甲板上,夕阳亲吻地球的边缘,船帆鼓满了金色光芒。他伸手去触碰,光微子打在手上,毫无重量。在几乎没有阻力也没有重力的太空环境里,无数光微子击打特殊材料制成的船帆,将给小船一个加速度,让它越来越迅猛地劈开宁静的星河。</p><p> 这并不是空想。1864年,麦克斯韦证明了光可以对物体施加推力;1899年,列别捷夫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光压。</p><p> 根据“突破摄星”,推动船帆的光并不来自太阳,而是地球。长得很像电视信号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器严阵以待。这个阵列将推动光帆达到最大速度,花费几百万度的电量,差不多够一个大型城市一天使用。</p><p> 此前,类似的“光帆”计划并不少见,各有成败,且全在近地轨道之中。“突破摄星”的微型探测器则面临长达20年的宇宙航行,深入黑暗腹地。</p><p> 看似漫长的旅程已是乐观估计。这些探测器被寄望以光速的五分之一,飞向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p><p> “我们面临着大概20项关键的挑战,需要世界科学专家的帮忙。” 沃登博士说:“我们也愿意资助他们的工作。”</p><p> 霍金的背后站着全明星班底。成员包括出身名校或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还有科幻剧集的编导安·德鲁延,她是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遗孀。</p><p> 卡尔萨根在科普著作中反复提到德雷克方程,一个试图用概率来预测智慧生命的公式。</p><p> 那串咒语似的字母翻译过来是这样的: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银河系内恒星数目×恒星有行星的比例×每个行星系中类地行星数目×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p><p> 即使等式后的所有选项都取最小值,在已发现了数十亿星系的宇宙之中,仍然有上亿个智慧文明存在的可能。</p><p> “它们在哪里?是不是还未和我们相遇就湮灭了?”科幻作家小姬有时候忍不住想。这位本名姬少亭的新华社前记者现在是科技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的负责人。</p><p> 在国外生活时,夏季午夜过后,科幻作家宝树会扛着“死沉死沉”的望远镜走出房门。</p><p> 夜风很凉,这个男人不赶时间,在长椅上坐一会儿,透过望远镜看一会儿。仙女星座的絮状轮廓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寂静中他突然想到,在那个星系里,是不是有一个生命,也正透过望远镜,凝望着自己。</p><p> 科学家所眺望的地方,3颗恒星规律运动,像小丑抛至空中的3只明亮的小球。</p><p> 这个星系对于中国科幻迷来说意义非常。在正版卖出50万册的《三体》三部曲里,远超人类发展水平的外星智慧生命就居住在半人马星座中一个有3颗恒星环绕的星系里。</p><p> 它阐述的“黑暗森林”理论后来被广泛讨论:在宇宙的森林中,文明彼此看不见。首先发出信号寻找伙伴的,像亮起火光的傻孩子,将会遭遇毁灭性打击。</p><p> 这与霍金此前的观点不谋而合:“我希望外星人不会发现地球人类。”</p><p> 然而,“突破摄星”计划并不是霍金首次探索地外生命。今年1月,他就宣布了“突破聆听”计划。这个花费1亿美元的计划花上10年在地球竖起“上达天听”的耳朵,寻求外星信号或激光讯息的蛛丝马迹。</p><p> “霍金有点像——太危险了你们别去接触了,要接触就放着我来。”小姬开玩笑说。</p><p> 越来越轻的飞船让她浮想联翩。在《三体》里,一个叫云天明的年轻人选择将自己的大脑送上飞船,打入三体人的内部。未来,我们是否可以以这种轻捷的工具,直接将人上传,与外星生命对话?</p><p> <strong>人类只是小心地向不可知的湍流放出了飘摇的纸船</strong></p><p> “这简直太科幻了。”有中国科学家对“突破摄星”计划表示了质疑,“以现有的工程水平,我们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p><p> “按照科幻小说的时间表,我们现在早已经在宇宙建立殖民地了。”小姬叹了口气。</p><p> 科幻里的未来部分地到来了。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宝树有亲人罹患癌症,在新型T细胞疗法的帮助下,能免于化疗之苦,目前恢复不错。在电子通讯领域,人类早已经远远超越曾经最狂野的幻想,这颗小小星球浸泡在雀跃的比特海洋之中。</p><p> 深入太空,则是另一番故事。小姬在文章里写下“这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展望星辰与大海的征途。但她也不得不承认,目前,人类只是小心地向不可知的湍流放出了飘摇的纸船。</p><p> 霍金的伙伴包括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与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后者在赞助了“突破聆听”后,又宣布对“突破摄星”注入1.2亿美元的启动资金。这个俄罗斯人在上世纪90年代放弃了莫斯科的博士学习,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抵达自由女神的港口,逐渐成长为一代技术产业大鳄。</p><p> 他的名字来源于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那是55年前的事了。在全世界范围内,航天资金紧缩。就在上个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批准了联邦航天局的计划书,将俄罗斯2015年~2025年的航天计划经费削减30%,载人登月计划推迟5年,以“应对经济危机”。</p><p> 《阳光帆船》影射了美苏争霸的年代。那是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的黄金岁月。而在宝树看来,如今少有比当年的假想敌更强大的动力,推动人类脱离地球表面的决心。</p><p> “未来的前沿航天探索,似乎都得靠私人公司推动了。”网名“sfcat”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政府机构的责任是保证稳定安全。”</p><p> 还在念书时,sfcat创立了母校的科幻协会,这个名字就是那时论坛上的ID。直至如今,他依然订阅着《科幻世界》,期期必看。科学幻想“塑造了他人格的一部分”,毕业了他执意离京, 大巴车到了酒泉,一路往戈壁深处开。那里空气能见度好,夜里星星多得能引发“密集恐惧症”。</p><p> 他对上个月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火箭猎鹰9号印象深刻。这个资深工程师不觉得回收火箭能有多大实用价值,“回收以后的维修搞不好比重造一个还贵。”</p><p> 但这艘火箭代表了该公司CEO埃隆·马斯克的技术实力。降落的难度“相当于在暴风中手掌托着一根笤帚,还要使笤帚保持竖直”。火箭穿过颜色越来越浅的天空,成功降落在太平洋一艘无人船上,船身上写着:“当然啦,我还爱你。”</p><p> 和很多人一样,sfcat管这个科技大亨叫“钢铁侠”,那是漫画里以一己财力,变技术为翱翔天空的超能力的男子。</p><p> <strong>这种诗意只能由人类这种很脆弱的生命体来见证</strong></p><p> 尽管如此,由地球上雄心勃勃的个人所推动的航天事业,依然离科幻小说越来越接近。</p><p> 比如霍金这次启动的“突破摄星”计划。</p><p> “虽然工程巨大,但我们都一致决定冒这次险。”他在微博上写道,“我期待在今后告诉你们更多消息!”</p><p> 有一个场面小姬一直忘不掉。某年夏天,戈壁滩上热气灼人。十几辆大巴车停在距离酒泉火箭发射场有一段距离的场地上。带着五颜六色旅行团帽子的男女老少守在附近,五湖四海口音夹杂,有小孩子撕拉一下,剥开一截火腿肠。</p><p> 白日里一声响。小姬看见远处火箭蹿上天去,腾起一簇红色的火。隔得太远了,在一望无际的荒野里,那火箭“像一根针”一样。</p><p> “怎么这么脆弱啊”,这个女孩子想,那是她第一次见到火箭发射。“人类也是,别说上天了,在地球上就受不了炎热寒冷。火箭也是,这样伟大的造物,也不过是天地间的一小点。”</p><p> 即使是这样的一小点,人群还是沸腾了,跳跃鼓掌,天南海北的口音欢呼起来,每个人都在欢喜。</p><p> “宇宙对每个人都是有吸引力的。”小姬觉得,那是与更宏大的所在相连的魅力。</p><p> 她曾经沿着川藏线采访,吃睡在车里。夜幕四合,旷野黑黢黢,草叶的尖端连着星空。她坐在这片黑暗之间,不再感觉星星在头顶,而是看见它们闪烁在自己周围,“感觉人啊,踏在地球这样一个小石块上,这样渺小地在宇宙之中。”</p><p> “人类作为一种很脆弱、像风中蜡烛一样的生物体,我们的使命可能就是要见证宇宙的诗意。这种诗意只能由人类这种很脆弱的生命体来见证。如果你像宇宙一样强大,可能就无法感受这种诗意。”刘慈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p><p> 在宝树看来,“突破摄星”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一半层面上在于精神上的指引。一些更宏大的命题将连缀起我们的一蔬一饭:半人马星座阿尔法星上会有生命么?一旦发现生命,我们会如何应对?我们将引来一个怎样版本的未来?</p><p> 科学家们还无法提供定论,但每颗好奇心都有自己的答案。</p><p> sfcat更喜欢严肃一点的未来,宝树觉得稀奇古怪一点也未尝不可——“或许人类就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全息幻象里,因此没有同伴”。《三体》讲述了外星智慧与人类威慑共存的残酷局面,而在《银河系漫游指南》里,“宇宙的真相”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数字:42。</p><p> 在不断追寻的过程中,科学将馈赠更多副产品。宝树关心的是,一旦在提高飞船速度上有所突破,那么登陆距离地球更近的冥王星,也不过是可以以天计算的旅程。其他更近的行星也将逐渐揭开面纱。</p><p> 在《太阳帆船》的结尾,太阳光斑爆发引发了带电原子的致命风暴,千钧一发,主人公选择将自己推出飞船之外减轻质量。而他的小船则轻捷地飞跃星海,第一个到达了月亮。</p><p> “从现在起多少万年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眼睛注视着你?”他目送帆影远去。</p><p> “今天我们承诺迈出宇宙间的重要一跃,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的天性是飞翔。”霍金通过轮椅以不含感情的电子合成声音说。</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火星
天文理论
木星
宇宙
天文观测
中国航天
科普知识
天体物理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