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印度探索太空计划雄心勃勃,太空之旅道远且艰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osmos
金牌会员
458
主题
-2
回帖
1139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1 积分
积分
1139
私信
国外航天
649
0
2019-8-13 00:01:36
最近,印度登月的事情好不热闹。
自2018年起经历多次推迟后,印度终于在7月22日将探测器“月球2号”发射升空。按计划,“月球2号”将于9月7日在月球表面进行软着陆,如若成功,印度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后,第4个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国家。
“月船2号”发射成功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人K·西万立刻自豪地表示:印度在太空领域绝不亚于中国,称在载人航天各方面印度将与中国“平起平坐”。
除此之外,印度探索太空的计划还包括:在2022年或之前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将把两至三名宇航员送至近地轨道,并完成5至7天飞行;在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后,印度将开始着手建设该国首个空间站,建成后可供宇航员在其上停留工作15至20天;还有探测
太阳
和金星。
太阳探测器艺术假想图
进入到21世纪,各国对太空的探索都开始变得频繁甚至探索的更远更深。
印度“月球2号”发射前两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阿波罗11号登月50年。我们都对阿姆斯特朗那句“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倒背如流,对奥尔德林留在月球上的鞋印再熟悉不过。
奥尔德林的鞋印
(图源: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
今人还喜欢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不管说这话的人是从花千芳那里听来的,还是在田中芳树那看到的,总之,它都代表了人类对太空探险的无限向往。
然而,并非所有的太空之旅都像阿波罗11号这般成功。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既有乘风破浪,也有折戟沉沙。
比如,1986年1月28日发生在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
这起悲剧尤为令人铭记,一个原因大概是在这次太空探险的宇航员队伍中,第一次出现了平民航天员的身影:中学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
身着宇航服的麦考利夫
(图源:NASA)
她为何会出现在航天员名单中?这一切,还得从爆炸发生前17个月说起……
20世纪60年代以来,接二连三的事故使航天事业遭受严重打击。人们因此丧失了投身航天事业的勇气和信心。为改变这一状况,198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敢为人先,发布了前无古人的“太空授课计划”。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
(图源:美联社)
NASA要在全国中小学中挑选一位最优秀的教师作为“太空教师”进行太空授课,给全美中小学生观看学习。这位教师也因此将成为空间计划史上首位公民乘客。
在新罕布什尔州的首府康科德市,高中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通过收音机得知了这一消息,她心中的激动难以言状。从小怀揣太空梦的她,仿佛看到了圆梦的阶梯。
然而,激动过后,她犹豫了。
她已经35岁,虽然是运动爱好者,但自己真的能通过严苛的宇航员选拔吗?况且她已成家,有深爱的丈夫、父母,以及两个可爱的孩子,太空飞行一旦出现任何意外,都是她和家人不能承受的。
麦考利夫与女儿卡罗琳、儿子斯科特在一起
(图源:波士顿环球报)
家人是她的软肋,但家人的支持,也成为了她的铠甲。
几乎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刻,麦考利夫递交了申请,她在申请材料中写道:“我目睹了太空时代的到来,无比渴望投身到太空事业中去。”
激烈的竞争让麦考利夫失去了自信,申请者中不乏医生、作家及知名学者,相比之下她算什么?高中教师?这简直太平庸了。甚至在入围了最后名单后,她也没敢奢望,自己会成为那个唯一幸运儿。
所以,当1985年夏天,得知自己入选的那一刻,她欣喜若狂。
1985年7月,时任副总统的老布什在白宫宣布麦考利夫当选“太空教师”
(图源:scoopnest)
默默无闻的高中女教师,从超过110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有望作为人类历史上首位平民宇航员,创造历史。
事后看来,你很难说这是命运对她的眷顾,还是残忍。
通过选拔,只是麦考利夫太空之旅的第一步。1985年9月,她启程前往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参加训练。
等待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在那里,她从老师变成了好好学生。
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并掌握操控各种航天设备,应对一次又一次的太空知识考试,每天都要体验失重状态……不过这些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最让她头疼的,是进入训练飞机接受颠簸考验,她总是吐得死去活来。
麦考利夫在进行失重训练
(图源:NASA)
尽管如此,麦考利夫从不松懈,哪怕被颠吐了,第二天照样昂着头、挂着从容的微笑登上训练机。因为她深知,没有任何基础的自己跟专业宇航员之间的差距。
在此期间,康科德市的媒体一直紧紧跟随麦考利夫,不断从前方发回她的报道。她光彩照人的脸庞总是能为报纸的头版增光添彩。
1985年10月30日,距离发射还剩3个月,麦考利夫和她的替补芭芭拉·摩根来到了发射场外,第一次现场观看航天飞机发射。
这次发射给她带来了巨大震撼,让她对于3个月后的太空旅程怀有无限憧憬。除了自己肩负的太空授课任务,麦考利夫还打算记录下这趟旅途,她曾写道,“那将是我们探索宇宙的前沿,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太空”。
麦考利夫在模拟训练中
(图源:NASA)
12月11日,麦考利夫的家人来到训练基地参观。游览过程中,小女儿一直板着小脸,她不想让妈妈去到太空,担心她一去不回。
或许是为了给关心自己的人一颗定心丸,又或许麦考利夫对这次任务充满信心,总之,她在升空前撤回了自己的人寿保险单。
1986年1月22日起,麦考利夫的发射因机械故障、天气以及其他航天任务等原因不断推迟。27日,她和6位宇航员同伴甚至已经整装待发,但最终因为需要从舱口取出一颗螺栓,不得不从太空舱重返基地。
28日,发射中心一度被冰雪覆盖,塔外结成的冰柱甚至超过1米长,恶劣的天气条件导致发射再次推迟至中午。
终于,上午9时10分,7位宇航员再次出发,准备登上发射台。
挑战者号机组
(图源:NASA)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正式进入倒计时。全美乃至全球的目光,都集中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尔维拉角。
在麦考利夫任教的康科德市高中,学生们在礼堂集合,准备观看发射;发射基地外的看台上,她的父母、丈夫、孩子以及替补芭芭拉·摩根,也在紧张地等待着。
这一次,终于没有意外,他们顺利登舱,一切准备就绪。美国东部时间11时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点火起飞,在火焰的包围下冲向天际。看台上的人们在同一时刻振臂欢呼,高声喝彩。
挑战者号发射升空
(图源:NASA)
然而,在发射后的73秒,航天飞机突然闪出一团亮光,随后凌空爆炸,瞬间化作火球,坠向大西洋……
挑战者号爆炸
(图源:美联社)
人们从期待、惊喜转为震惊,继而相拥而泣。
包括麦考利夫在内的7名宇航员全部牺牲。事故的根源,竟是一个不起眼的橡胶部件——O型圈——在低温下失去弹性,导致气体泄漏。
登舱前,麦考利夫特意放慢了动作,回以镜头一个灿烂而自信的笑容。没有人知道,那竟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面。
宇航员们准备进入太空舱前
(图源:美联社)
这并不是NASA的第一起航天悲剧,但却是第一起在全球注目下发生的悲剧。
从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始,人类探索天空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发射卫星、进入太空、登陆月球、建太空站,乃至瞄向
火星
,而随着航天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大大加快,近年来,甚至有强国逐鹿之势。
俄罗斯是第一个成立太空部队的国家。很快美国紧随其后,特朗普在2018年提出组建“太空军”,并于今年2月签署了成立美国“太空军”的备忘录。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法国也入局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木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