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专家我国具备探测火星的能力
<p> 12月17日,在中国科协主办的“<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梦中国梦”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建忠和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熇,以及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苏彦,回应了大众对我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后续任务和火星探测的关注。</p><p> <strong><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取得的成果表明我国具备探测火星的能力</strong></p><p> 对于“<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现在还好么”这一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张熇说,“目前<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在月球上的工作状态非常好,已经开始做月基光学极紫外成像的工作了。”</p><p> 据介绍,嫦娥一号和二号成功后,我国就有探测火星的能力了。火星绕太阳转一圈是700多天,也就是两年时间,这期间火星与地球要交会一次,交会时它离地球最近,发射窗口最理想。我国正在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最大推力将近1100吨,要发送火星探测器很轻松,窗口已经很宽了,没有问题。而要不要探测火星,什么时候探测,取决于国家财力和国家的决策。</p><p> <strong>长征五号研制顺利 文昌发射场正在建设</strong></p><p> 专家透露,嫦娥五号大约2017年前后择机发射,任务是采样返回。其中的困难主要有四个方面: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月面采样、月面起飞和高速返回。</p><p> 月面采样有难度。苏联当年做了好几次只成功了三次,共取回300多克月壤。嫦娥五号计划采样2公斤,要钻进去2米获取原原本本的月壤,还必须封装好拿回来。此外,嫦娥五号有着陆器、返回器,要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难度比较大。再者,采样结束后月面起飞和高速返回也是需要攻克的难关。</p><p> 在回答记者关于“为什么选择在文昌发射嫦娥五号”的提问时,刘建忠表示,嫦娥五号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目前火箭研制进展顺利。海南文昌发射场正在建设当中,进展顺利。选择从文昌发射嫦娥五号,一是因为长征五号火箭尺寸比较大,用内陆发射塔很难解决运输问题。在文昌发射,火箭运输可通过海运到海南。二是因为从文昌发射场向东发射,海南往东是大洋。火箭发射,落场区要选择在人口稀疏的地方,现在我国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少了。</p><p> <strong>航天技术日新月异 转化应用大有可为</strong></p><p> 关于<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的投入,专家认为,“与国外当年的投入相比,中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的投入并不算多”。</p><p> 据悉,全世界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共开展了118次月球探测。其中,苏联64次,美国54次,当时成功率基本是40%。之后美、印、中、日等国共进行了10多次。中国嫦娥一号、二号、三号连续三次成功,成功率很高。</p><p> 美国阿波罗工程进行了10多年,投入了250亿美元,实际可能还不止。美国当年投入<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的钱约占gdp的2%至2.5%。我国现在每年投入的钱约占gdp的万分之几。相比之下,我们投入的钱不是很多。</p><p> 关于航天技术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专家说,美国阿波罗工程投入产出比约1∶15。航天技术产出的成果转移到民用或其他领域使用,效益是很高的。如<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便带动了我国深空测控网的建设,有利于对太阳、金星、火星的探测。中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的控制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会造福百姓。(宗文) </p><br />
页:
[1]